第四十三章 文明共生:星芒织网(2/6)
笔画——有应天府的孔明灯、木骨都束的骆驼、天方的清真寺。当梅花卫的弩箭射来,这些稚嫩的画作突然发出柔光,将箭矢化为萤粉。
“看他们的船尾!”春桃指着快船拖出的黑色轨迹,“那是用西洋沥青混合青铜粉调制的伪污染剂,和三年前炸毁官窑的手法一样。”她取出星石弹弓,弹丸里装着文明司新制的“根系净化剂”,击中水面的瞬间,黑色泡沫竟开出金色莲花,花瓣上印着“民心即天命”的星文。
梅花卫首领惊怒交加,抽出腰间的梅花镖指向春桃:“你们以为用百姓的玩具就能对抗天命?当年先皇——”话未说完,他的船突然剧烈颠簸,一群海豚跃出水面,嘴里叼着的竟是各地匠人捐赠的星石工具:柯枝的星轮罗盘、应天的云锦梭子、波斯的玻璃吹管。
“忘了告诉你,”朱瞻膳的声音从海底传来,他骑着用星石能量驱动的“文明鲸鲨”破水而出,背上的驮箱里装满百姓送来的“民间智慧武器”,“当文明根系遍布四海,连海洋生物都成了咱们的盟友。”鲸鲨张开嘴,喷出无数用星石碎晶和海螺壳制成的“声音鱼雷”,海螺里传出各国孩童的童谣,声波震得梅花卫船员抱头鼠窜。
午时正刻,文明司衙署的全息沙盘前。
朱瞻基看着南海战场的实时投影,嘴角扬起笑意。朱祁镇趴在他肩头,用星石佩给海豚群的投影“喂食”虚拟莲花籽:“父皇你看,海豚姐姐们在跳‘文明圆舞曲’!”皇帝轻抚儿子的头,目光落在沙盘边缘滚动的民间支援数据上:应天府百姓自发捐出1237枚家用星石,山西匠人连夜赶制300具“防风火塘”送往港口,甚至陕北农家寄来了用羊脂包裹的星石保暖套。
“陛下,御史台旧址改造成‘文明申诉馆’了。”新任文明司副使呈上效果图,馆内的“冤屈星石墙”能自动识别申诉者身上的文明创伤,“昨天有位老船工来敲‘鸣冤星石’,墙面上立刻浮现出他被梅花卫诬陷通番的记忆碎片。”
朱瞻基点点头,目光转向窗外。文明港方向,一群海鸥正衔着彩色信笺掠过,信笺上是各地百姓给西洋友人的慰问短诗。他想起今早收到的西洋孩童来信,信中用歪扭的中文写着:“谢谢大明的星星海豚,它们教我们用贝壳传递消息!”
申时三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