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大清指导王泽 为民莫问前程(1/4)
夕阳的余晖透过纱窗斜斜地洒在红木办公桌上,茶杯里飘起的热气在光晕中盘旋上升。何大清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坐在对面的王泽。
“爸,我在保城这半年,虽然打开了局面,但总觉得”王泽双手交握放在膝上,指节微微发白。
“觉得使不上劲?”何大清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你呀,还是太年轻。”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杯底与托盘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
窗外传来孩子们放学回家的嬉闹声,何大清的目光追着声音飘向窗外,又慢慢收回来。“送你八个字!”
王泽身体微微前倾,笔记本从膝盖滑落到地上也浑然不觉。
“一心为民,不问前程。”何大清一字一顿地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击,像在敲打某种节奏,“你现在就像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小伙子,只知道拼命蹬踏板。”
王泽想起上周在城建会议上自己拍桌子发火的情形,耳根有些发热。他弯腰捡起公文包,借机平复了一下情绪。
“前一阶段你雷厉风行,这很好。”何大清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文件,纸张已经泛黄,“但城市建设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他翻开文件,指着一处用红笔圈出的段落,“你看这个"昌平县城建"计划,当年我们花了两年才完成第一步。”
“泽儿,”何大清转向女婿王泽,语气严肃却不失亲切,“你们保城市要走出自己的路来,不能一味照抄昌平县的成功模式。”
何大清接着说“昌平县的发展是以民生企业为基础的。我们地理环境受限,三面环山,交通不便,所以重点发展的是养殖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这类因地制宜的产业。”
现在昌平县肉联厂采用现代化的生产线正在加工本地黑猪肉。何大清特意交待了一个细节:“知道这个冷链物流系统了吗?这是我们电子厂自主研发的温控设备,现在许多地方都给我们的产品下了订单。”
王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昌平的模式是立足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配套加工业。”
“没错。”何大清满意地看了女婿一眼,“但你们保城市完全不同!你们的重点在保城市的工业区规划上。
“你们有铁路枢纽,有熟练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