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自己还是小瞧了李婶(1/3)
“全拆了!这边的泥砖和草棚都拉到知青院去,用来盖个大牛棚。咱多找些人来帮忙,两天的功夫,保准能盖好。
至于住的地儿嘛,知青院一共有四间大瓦房,咱们先凑合着住一间。反正夏天屋子大,通风也好,待在里头可凉快了。
剩下的三间屋子,一间用来当仓库,两间改造成厂房。你们觉得我这想法咋样?”顾方远兴致勃勃地说着,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着。
知青院的面积着实不小,住房的结构类似个“凹”字形,外面还套着一个大长方形的院墙。
正房有两间,并排着,中间留出一条过道,可以通往后院,东西两边各有一间厢房。
每间屋子的后面都有一两个土灶,一看就知道,当年知青们是分成一个个小组单独开伙做饭的。
两侧的围墙边上还有一排歪歪扭扭的茅厕,估计都是知青们自己动手搭建的,看起来不太结实,仿佛稍微使点劲就能推倒似的。
前院除了四间屋子中间的那一小块场地,围墙院门和住房之间还有个小操场,两边各竖着一个简易的篮球框,平时大伙可以在这儿玩耍,或者开个大会啥的。
和北方的知青比起来,江南省的知青生活条件明显要好上许多。
“咱家那十多只鸡可咋办呀?”顾母还是有些放心不下,追问道。
“您要是想养就留着,不想养就找个合适的机会卖掉呗。咱现在也不差那几个钱,犯不着为这几只鸡操心。”
顾母犹豫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不舍的神情,说道:“那还是先带过去吧,母鸡咱就慢慢杀了吃,公鸡留着打鸣,每天早上听着公鸡打鸣,心里才踏实。”
商议妥当后,一家人立刻行动起来。
顾母带着家里的女人们开始收拾东西准备搬家,大家忙忙碌碌,将一些必要的物件整理打包。
顾父则是前往村委会,让村长找人帮忙搭建牛棚。
其实顾方远家也没多少值钱的家当,主要就是那七台缝纫机和两千多斤的碎布头,还有一些破旧的柜子。
之前已经请了村里的木匠在打制新家具,等新家具做好了,这些旧的柜子、桌子、板凳和床都得扔掉。
还不到两个小时,所有东西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