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旧友与大人物(2/4)
面,月光如水般洒落在老旧的小区路面上。
明天,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笔试成绩即将公布,省法学会的论坛要准备发言稿,王振国的青年干部计划也需提前谋划……
一步一步,脚踏实地。
他要让“郑仪”二字,不再需要任何前缀与后缀来证明价值。
清晨的图书馆安静肃穆,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木质长桌上。
郑仪正在整理省法学会论坛的发言稿,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
他专注到甚至没注意到有人在自己对面坐下,直到一声迟疑的呼唤响起。
“郑……仪?”
低沉而略带沙哑的嗓音。
郑仪抬头,看见一个穿着褪色牛仔外套的年轻人局促地站在桌前。
那人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眉宇间依稀还能辨认出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张……海峰?”
郑仪手中的笔啪嗒掉在桌上。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
高中时他们是最要好的兄弟,一起打球,一起熬夜备考,约定要一起考到省城的大学。
可就在高三那年,张海峰的父亲在工地出事瘫痪,他被迫辍学打工,两人就此断了联系……
张海峰咧开嘴笑了,眼角的皱纹比实际年龄更深:
“没想到你还记得我。”
“怎么可能忘记。”
郑仪猛地站起身,差点碰翻椅子。
“你怎么在省城?”
“在城南物流园当搬运工,都干了四年了。”
张海峰搓了搓满是茧子的手,目光扫过郑仪面前的法律文献。
“你果然考上政法大学了,真好啊……”
那语气里的羡慕让郑仪心头一紧。他不由分说地拉老友坐下:
“今天必须好好聊聊!”
两杯热茶在桌上袅袅冒着白气。
张海峰说起这些年的经历:白天搬运货物,晚上自学高中课程,去年终于拿到了成人高考的录取通知书。
“虽然只是个专科,但我想学法律。”
他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法学概论》,书页上密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