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碑刀斧凿刻心痕(1/3)
清明后第七日,关中平原的柳絮漫过西安碑林的朱漆碑亭。许砚秋跟着碑刻师李石泉走进「石经阁」时,首先听见的是錾子击打碑石的脆响——老匠人正对着《开成石经》残碑补刻,青灰色的石屑落在他藏青色长衫上,像未干的墨迹。
“刻碑如写史,”李石泉的刻刀在“孝”字的最后一画上顿出方折,“横要像秦岭稳,竖得如泾河直。”陆辰安的目光落在碑侧的“碑额”雕刻上,蟠螭纹的某处鳞甲明显新于周边——这或许是解开连环杀人案的关键线索。他的指尖在备忘录飞速敲击:凶手用碑刻的“阴阳刻”手法制造死亡信息,阴刻线里的金粉实为铊盐,接触皮肤即中毒。
晚晴的镜头掠过墙上悬挂的《碑版广例》抄本,泛黄纸页间夹着片拓片残页,上面用朱砂标着“碑阴”“碑侧”的铭文位置。李石泉转身时,腰间的牛皮工具袋晃出细碎的石粉,袋口绣着极小的“贞石”二字——取自《文心雕龙》“镕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是碑刻匠人的祖训。“现在都用激光雕刻,”他敲了敲案头的青铜錾子,“可机器刻得出笔画,刻不出匠人趴在碑上听石纹的那口气。”
午后在“洗碑池”畔,李石泉展示了镇阁之宝《大秦景教碑》的修复笔记,泛黄纸页间夹着片石英砂——那是从碑身裂缝中取出的异物,经检测含有微量砒霜。“民国年间的修复师在这儿补刻时,”他指着碑额处的修补痕迹,“发现原碑竟藏着唐代波斯商人的密信——每个错刻都是历史的呼吸孔。”陆辰安盯着石英砂的分布轨迹,忽然想起在徽墨坊见过的烟炱凝结原理:凶手可利用碑石的“石筋”(天然矿物线)隐藏毒剂,遇水溶解后渗入土壤。
手机在此时震动,陆辰安的编辑发来消息:“ai生成的‘碑刻谜案’章节点击破百万,建议植入‘智能碑刻扫描’设备增强科技感。”年轻人望着李石泉用鬃毛刷清理碑面的手,石粉扬起的轨迹与手机屏幕上的数据流曲线诡异地重叠。“李师傅,”他问,“算法能算出碑刻的风化程度,能算出您刻‘忠’字时的心境吗?”老人忽然停下动作,指腹摩挲着碑额的蟠龙纹:“我刻每笔时都想着,千百年后有人摸这碑,能摸到我们这代人的骨头。”
暮色漫进碑廊时,李石泉打开樟木匣,里面躺着历代刻工的“错题碑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