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青瓷冰裂隐玄机(2/3)
裂了冰纹的「水仙盆」、塌了窑变的「钧窑尊」、还有修补过三十三次的「定窑孩儿枕」。「康熙年间的学徒在『弦纹瓶』上多刻了三道纹,」他摸着残件上的修补痕迹,「后来在匣底刻下『敬瓷如敬命』——每个错裂都是瓷土对匠人的警示。」许砚秋忽然想起自己在《砚田记》里删掉的瓷窑比喻,那些被精简的文字,何尝不是对「冰裂纹留白」的致敬?
归程经过龙珠阁,陆辰安忽然停在「景德镇国际陶瓷艺术双年展」的布展现场。全息投影正在演示ai设计的「未来窑变」作品,而江慕白送的「冰裂纹」茶盏此刻正在口袋里发烫,裂纹间的青釉带着手艺人的温度。「许老师,」他望着展厅里的智能窑炉,「凶手可以利用胎釉的膨胀系数差制造延时爆炸,就像江师傅说的『水火既济,物极必反』——杀机藏在釉面开裂的临界点。」
手机震动,母亲发来微信:「今天试着用江师傅送的紫金土捏了个小杯,手抖得厉害,倒像你爸当年在景德镇学艺。」照片里,老人面前摆着只歪扭的茶杯,杯身用红笔描着未完成的「青」字——那是她在视力衰退后,第一次用儿子笔下的匠人技艺触碰瓷器的温度。
深夜,许砚秋在陶工坊客房翻开《中国陶瓷史》,书页间飘落的瓷粉在台灯下闪着微光。隔壁传来陆辰安与金银细工师傅陆雪笙的交谈声,他们正讨论如何将陶瓷的「釉面应力」与金银的「冷压焊」结合,设计出「裂纹触发金丝毒线」的双重诡计。
周明宇的消息悄然弹出:「‘新文心论坛’收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希望《淬刃》参与‘非遗数字孪生’项目——这正是传统工艺走向全球的新机遇。」许砚秋望向窗外,景德镇的窑火映着冬雨,像无数颗跃动的瓷魂在夜色中闪烁。他忽然想起江慕白说的「瓷器是土与火的情书」,写作者何尝不是在文字里烧瓷?需要像陶工那样,在胎土与釉料间把握分寸,让每个字都成为时光的瓷器,在千章长卷中,永远闪耀着温润而坚韧的文心之光。
他提起笔,墨在宣纸上洇开一个清透的「瓷」字,笔画间的飞白处,仿佛能看见江慕白拉坯时专注的眼神:「江慕白的竹刀划过胎土的瞬间,窑火忽然映出千年瓷魂的影子。那些在拉坯机上游走的指尖,是匠人写给岁月的诗——就像我们写故事,每个字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