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宣纸檀燎见墨韵(1/4)
清明后旬的安徽泾县飘着薄雾,许砚秋跟着陆辰安踏入「燎草轩」时,先被晒场上层叠如瀑的「青檀皮」震住——经霜的树皮在山涧水中浸泡七日,经「踏皮」工序踩至纤维分离,摊开在篁竹帘上晾晒,每道褶皱都暗合着父亲笔记里「宣纸纤维应力分布图」的黄金分割线。抄纸匠人顾砚宣正半跪在纸槽前,双手端着「竹帘」如托举满月,帘纹在米汤色纸浆中划出的弧线,与地宫星图上「天枢星」的轨迹分毫不差。「三丈三的『匹纸』要经一百零八道水火淬炼,」他手腕轻颤,竹帘边缘的「帘纹」在纸浆表面荡开涟漪,「檀皮占七成便刚,燎草过三成则柔,这『四尺净皮』的呼吸,全在纤维间的分寸感。」
陆辰安的目光凝在案头的「丈二匹」宣纸,纸角的「暗记帘纹」里嵌着半根焦黑的草茎——与上月造纸坊工人昏迷案中死者手中的残页纤维完全一致。手机震动,联合国项目组发来预警:「宣纸数字孪生模型出现异常纤维断裂,与1998年泾河上游山体滑坡数据吻合。」「顾师傅,」他晃了晃电子显微镜下的纤维扫描图,「算法能算出檀皮纤维的韧度,能算出您荡帘时指尖微颤对帘纹密度的影响吗?」老人的竹帘突然在纸槽中倾斜,纸浆漫过帘边形成不规则水痕:「我师父临终前在『明仁殿纸』暗层用焦墨写了句偈语,说这是『草木给匠人的考题』——机器量得准白度值,量不准荡帘时气血与竹帘的共振频率。」
许砚秋的镜头扫过墙上悬挂的《纸说》残页,泛黄纸页间夹着片「洒金笺」,金粉在「鱼子纹」间拼出「墨韵千年」四字——与八坊祖训形成「九宫格」闭环。顾砚宣转身时,腰间粗布工具袋漏出的漂白粉在青砖上滚成「癸」字形,与陶瓷的「离火」、玉雕的「坤土」、金银的「乾金」、木雕的「震木」、漆器的「坎水」、古琴的「巽风」、苏绣的「艮山」、云锦的「兑泽」,恰好拼成后天八卦的「癸水归藏」。他忽然想起陆辰安备忘录里的推论:凶手在燎草浆中掺入浸过马钱子碱的毒草,经「碓皮」工序碾磨成粉,藏于纸浆纤维间,墨汁渗透时激活毒素,通过帘纹缝隙挥发——与冰裂纹的釉面应力、玉绺的解理面机关如出一辙。
午后在「焙纸间」,顾砚宣展示了镇轩之宝「唐代澄心堂纸」的ct扫描图,泛黄胶片间夹着段焦黑的竹帘线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