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织锦经丝牵纸脉(1/3)
立夏清晨的刻云轩飘着细雪,许砚秋手中的鸳鸯刀在「五毒闹端午」残片上划出的弧线突然凝滞——刀刃与纸面接触的001秒间隙,她「看」见了桑干河底的纸核正在向西北方向迁移,而迁移轨迹的终点,正是地方志里记载的「织锦坊遗址」。
「织锦坊的经丝能牵住纸魂的脉。」王老赏盯着应力屏上突然出现的锦缎纹路,那些本应属于剪纸的锯齿纹间,竟交织着细密的「挑经显纬」暗纹,「1937年日军轰炸前,织锦坊老匠曾用桑干河冰丝织过幅《护纸图》,经纬线里藏着十四坊的命门坐标。」
陆辰安的ai终端突然跳出联合国文化遗产监测中心的紧急通报:青海倒淌河附近出现与蔚县剪纸相同的次声波共振,震源定位在一座正在风化的织锦残片,残片纹样与地宫穹顶的「二十四节气星图」完全重合。「桑干河的纸魂在寻找同伴。」他指着卫星云图上的光带,那些连接蔚县与青海的光点,正是十四坊当年分坊的位置。
许砚秋的指尖抚过父亲手稿里的「织锦坊密语」,忽然发现每段关于经丝的记载旁,都有用针刺的小剪痕——与她在纸核留下的毛边弧度一致。当她将残片放在织锦坊遗址的gps定位点,手机地图突然显形出十四瓣莲花状的光瓣,每瓣对应一坊,而剪纸坊与织锦坊的光瓣间,正流动着肉眼可见的纸纤维丝。
「去青海。」她抓起装着纸核碎片的檀木盒,碎片在盒中发出类似织机的咔嗒声,「父亲在残稿里画过织锦坊的『牵经碑』,碑上的每道刻痕都是根活的经丝,能把匠人的呼吸织进地理坐标。」
五小时后,三人站在倒淌河干涸的河床中央。风化的石碑上,「织」字的绞丝旁正渗出淡金色的丝缕,缠绕着许砚秋带来的剪纸残片。陆辰安的探测仪显示,这些丝缕的分子结构与地宫纸砖的桑皮纤维完全一致,只是多了层冰蚕丝的蛋白膜——那是织锦坊独有的「以血祭丝」秘术。
「碑下有东西!」王老赏突然指着碑基处的冰裂,裂缝里露出半幅织锦,褪色的经纬间,十二只生肖剪纸正沿着经丝攀爬,每只的爪子都抓着片写有坊名的纸符。当许砚秋的鸳鸯刀触到「剪纸坊」纸符,织锦上的星图突然活了过来,经丝化作桑干河的水流,将纸符冲向中央的「文心核」标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