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萤火虫设想,移动监控(2/3)
气,在荧光素酶催化下发生氧化反应,将化学能高效转化为光能,形成“冷光”,也就是几乎不会发热的光。
荧光素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除了用于发光,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作用,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可以作为显示剂和着色剂。
“着色”这一点很重要,也就是意味着,萤火虫一旦具备拍摄功能,其拍摄的图像将会是彩色的!
再次,萤光素酶除了作为催化剂,还有极强的标记作用。
标记作用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就好像智能摄像头,能通过识别和标记功能,实现自动跟随、捕捉画面的功能。
在这个基础上,只需要在萤光素酶中加入萤光素底物,就可以放出荧光,向外发射光子。
光子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就可以被光敏感元件捕捉,从而彻底实现拍摄和记录功能。
这就实现了最困难的画面拍摄功能,至于声音,那就更简单了。
昆虫是有听力的,可以直接调用,而且萤火虫的听力相当不错,音质会相当不错。
还有一点很重要,萤火虫的眼睛类型是复眼,视觉范围极大,而且有极强的感光能力,所以在漆黑的夜间也能实现高清拍摄。
想到这里, 许关有点浑身通泰的感觉,停滞了好长时间的一个大难题,居然就在不经意间解决了最困难的部分。
越想越觉得萤火虫实在太完美了,和监控系统实在太适配了,极大地降低了改造的难度。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程序了,那就是音、画如何从拍摄端(萤火虫)那里传输到终端(视听设备、储存设备),形成可以直接视、听的视频。
其实这一道程序反而是里面最简单的一道,只需要一个适配的生物传感器就行了。
还需要一个换能器和生物传感器进行链接,把机器信号或者计算机信号转成成人类可以识别的画面和声音,然后输入终端进行保存。
换能器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市场上就有卖的。
至此,从拍摄、传输到储存,整个过程就全部完成了!
许关在大脑中又理顺了一遍,理论上确实是可行的。
理论上可行,但还需要用到萤火虫活体进行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