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百家争鸣二(2/3)
尊是因为别山出版了他的着作《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文章,别山君收集其作品整理编纂成《韩非子》一书。
所谓士为知己者死,韩非虽然是韩国宗室贵族,但他一个埋头搞学术的在韩国没受什么重用。
韩非其实年纪不大,今年才四十二岁,与李斯同为荀子门徒,如果不是吕不韦聘请,两年后他将入秦,然后会被李斯嫉妒陷害而亡。
可现在韩非竟然到了别山封国,而且身居国法院相高位,而且别山封国的法务院比天下任何国家管刑法高官权力都大,因为别山封国国法院是独立的,理论上,国法院可以给别山君定罪。
当然,唯一缺陷是,国法院没有制定律法的权利,它只有执行律法的权利。
如今诸子百家论战,韩非肯定要下场。
当然,法家也是反对儒家的仁爱礼乐,道家喜欢讲故事,墨家喜欢讲逻辑,韩非既会讲故事又喜欢讲逻辑。
他先讲了一个楚人卖矛和盾,他说他的矛无盾不穿,又吹嘘自己的盾能挡住任何利刃,有人便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当如何
他又讲了秦王嫁女送了七十个漂亮侍女陪嫁,但晋国公子看上了侍女却不喜欢秦国公主,这有点像现代相亲看上闺蜜桥段(秦国嫁女)。
还有个故事说的是楚人贩卖珍珠,却用香木做盒包装得非常精美,结果郑国人买了盒子却退了珍珠(买椟还珠)。
韩非讲这几个故事是想说:形式和内容是一对矛盾体,仁爱和礼乐就是这样的关系,仁爱是内容,礼乐是形式,一个人不能既卖矛又卖盾,所以儒家的问题是不能既要仁爱又要礼乐。
韩非认为,真正的好东西是不需要包装的,如果仁爱真的好,怎么需要礼乐证明,一个女人长得丑才需要化妆,鱼虾腐烂了才需要调料,这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
所以礼乐是仁爱的遮羞布,是虚假骗人的东西,更何况仁爱如果需要礼乐来装饰,越说明仁爱问题很大,越说明仁爱丑陋,孔子的思想是虚伪的美来掩饰真实的丑。
儒家借用子贡的话回击道:先师孔子提倡的仁爱和礼乐是统一的,没有内容,形式也没有必要,没有形式,内容也没办法表现,仁爱和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