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对峙(1/3)
在本地区,知青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有的还来自大城市,他们见多识广,意气风发,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
然而,来到这个艰苦的地方后,大家慢慢地都消沉下去了,只有少部分人适应了本地区的生活,因为生活习惯、风俗、语言、自身条件和当地人的差异。
知青们逐渐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仿佛自动分成了一个族群一样。
知青们开始抱团相互取暖,相互依靠,如果在其他汉族聚集地这种情况还不算严重,但在这里,知青似乎更为团结,因为他们面对的是苗人。
由于各个方面的差异,这些小矛盾和小摩擦层出不穷,当然了,这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上不得台面。
知青里有一个外号叫猴子的人,他是大城市来的知青,据说是家里5个兄弟姐妹,他是老五,前面的哥哥姐姐都进厂当了吃皇粮的工人,就剩下他了。
父母想尽办法都没把他安排进工厂,因为他有恶习,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偷鸡摸狗,但为人十分圆滑,善于察言观色,也很讨人喜欢。
高中毕业后他就浪荡在社会,等家里人给他找工作,又好逸恶劳,喜欢享受,但目前又没有工作,就开始想办法去附近的钢厂偷人家的废钢铁卖钱。
一开始他还小心翼翼,得逞几次后胆子越来越大,每天和一群狐朋狗友吃喝玩耍,好不自在,但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最终被人家扭送到公安局。
好在数额不大,拘留了几天就放出来了,本来父母还托关系想办法让他进厂,这下名声传了出去,彻底没人要了。
但也不能呆在家里吃闲饭啊,以前街道的、居委会的轮番动员他上山下乡,他都死活不去,这下名声彻底臭了,不去也不行了。
但他为人聪明,又想去个不那么受苦的地方,仗着脸皮厚跟负责人套近乎,他是自来熟,负责人看他会来事,也打算帮忙。
他得到消息说事情办妥了,高兴地和几个朋友就去喝酒了,喝大了路上看见漂亮姑娘,仗着酒精就上前调戏了几句,没想到被下班的负责人给看见了。
心怀正义的负责人对于这种人渣败类向来讨厌,马上回去就给猴子改了地方,把他发配到穷乡僻壤的苗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