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两部电影接连成功(5/6)
然而正如杨尘所料,观众才是评判好坏的关键,那些靠炒作谋利的媒体不过是行业蛀虫。
即便没有媒体助力,《以和为贵》依旧引发观影热潮。
当电影一次次刷新纪录时,先前唱衰的媒体不得不改口。
电影大火后,市民热议不断,报纸和电视台若想提升销量与收视率,唯有大量报道《以和为贵》相关内容。
然而,首映日就有报社在报纸上恶意诋毁该片为烂片,引发众多投诉,粉丝与观众坚决不能容忍这种对电影的污蔑。
甚至有些社团成员观影后感动落泪,得知媒体抹黑电影,他们向电视台发出警告。
媒体因投诉压力巨大,不得不迅速调整策略,在新节目中向剧组、华谊以及粉丝公开道歉。
以往,电影上映前,发行方通常要花钱疏通媒体以保证口碑。
但杨尘的华谊电影公司凭借两部爆款电影打破了这一潜规则,使媒体利益受损。
尽管如此,面对全港众多粉丝,媒体不敢再有异议,甚至主动迎合杨尘,希望得到他的认可。
如今,只有报道《以和为贵》才能吸引更多关注,媒体纷纷寻求采访剧组,挖掘幕后故事。
但由于电影属华谊出品,没有杨尘许可,记者无法接近剧组。
近来,杨尘频繁收到电视台和报刊的采访邀约,刚委婉拒绝,华谊员工便带来一串行业“大佬”
的邀请,希望杨尘能抽空共进晚餐。
这些名片中不乏知名导演与金牌编剧。
这些业界大腕过去常因自视甚高而轻视华谊,对合作提议多不理会。
直到华谊两部电影接连成功,《以和为贵》更是在港岛刷新票房纪录,他们才后悔不已。
圈内所谓的“大佬”
们逐渐认识到,杨尘这位后起之秀的能力远超他们的预期,于是纷纷转变态度,试图与杨尘建立联系,争取未来与华谊的合作机会。
杨尘看着手中的名单,上面尽是些响亮的名字,不禁轻声自嘲道:“早干嘛去了?当初华谊找你们合作时都被直接无视了。”
尽管嘴上这么说,杨尘还是决定抽空与这些人士见面。
这些人不仅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