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三十里铺(1/2)
四人两前两后默默行走在弯弯曲曲的官道上,一路上穆如海再也没有搭理过杨谦和公主,倍显恐怖凄凉。
再远的路都有尽头,明月挂上中天的时候,他们终于抵达三十里铺。
三十里铺扼守崤山要冲,北接大河,往西三十里就是鹤鸣关。
鹤鸣关取自“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的意思,乃是守备雒京城的雄关重镇,出了鹤鸣关,就算离开了京畿道,进入关内道辖区。
数十年前,关内道曾是北汉领土,鹤鸣关作为大魏和北汉的分界线,两国各据一半,在此对峙多年,彼时三十里铺只是向鹤鸣关补充后勤给养的中转站,因距离鹤鸣关三十里而得名。
大魏灭北汉后,改北汉疆域为关内道,鹤鸣关全部为大魏所有,城墙关隘修建的更加雄伟,驻守官兵多达七万。
这也是无奈之举,谁叫灭亡北汉时,时任左骁卫将军的杨镇龙床戏三妃,激怒北汉全体臣民,以至于国虽亡恨难消、怨难平。
且因关内道连接西秦,比邻鬼方,诸方势力鱼龙混杂,不停煽风点火,煽动北汉百姓揭竿而起,反抗大魏官兵,叛军好几次攻到鹤鸣关下。
若无重兵把守,京畿道恐怕永远不得安宁。
此后,原本只是后勤补给中转站的三十里铺凭借独特地缘位置,逐渐发展成连接京畿道关内道和鬼方的商贸重地。
许多不便在雒京进行的黑白两道暴利生意渐渐聚集于此,走私文物、丝绸、瓷器、粮食、妇女人口,甚至还有战马、军械、盐铁等走俏军需物资。
按常理来说,大魏国本不该容许此等逾越法制的地方存在,怎奈大魏蜷缩在中原一带,没有大型马场,培养不出优质战马,必须向西秦、鬼方、青奴、辽东等地大量采购。
早年大魏只是众多诸侯国之一,各国谁都奈何不了谁,彼此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均衡态势,默许开展一些互惠互利的生意。
鬼方、青奴、北汉等地购进大魏东吴南楚巴蜀等地的生铁、胶具、香料、丝绸、蜀绣等,大魏东吴南楚巴蜀则购进战马等,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等到先帝卧薪尝胆,改革府兵制度,大魏悄然崛起,一举出兵灭掉北汉,打破了维持数十年的均衡态势,各国开始联手遏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