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土地性质之争(4/5)
出名字。
前几天已将香樟树下端的绿叶斩尽,今天去练另外一棵。
练完刀去吃早饭,吃完早饭再去快雪楼批阅奏疏。
第一天的奏疏相对容易,除了最后一封西秦和亲算是有点难度,其他奏疏无非是可与不可的单项选择题。
今天奏疏明显难度升级,不是一句“可与不可”,而要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最棘手的一封就是京都府城南县天水镇的土地性质之争。
这份奏疏是京都府送来的。
城南县天水镇有宗地,面积大概七千顷。
数十年前,这块地曾是土壤肥沃的良田,适合种植水稻,产量极高,可以养活很多人。
六王之乱后,雒京内外死了千千万万的人,这块地的地主全家死于战乱,佃户纷纷逃往他乡,遂成无主荒地,长满野草荆棘。
过了几年,局势渐渐稳定。
那时人丁稀少,闲置土地极多,没人理会这些荒地,南衙禁军遂在这块地上建了一个养马场,饲养军马。
在杨镇的励精图治下,大魏朝廷奖励耕织、奖励农桑、奖励生育,雒京附近的经济人口迅速复苏,人口越来越密,原有良田开始不够用了。
为了腾出更多良田供应新增人口,杨镇颁下垦荒令,鼓励百姓垦荒。
凡是将荒地改造农田的,五年内减免一应田租税赋,同时勒令所有马场迁往别处。
这块地上的战马先后迁移,一些新迁入的流民在土地上烧荒种粮。
此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在农户挥汗如雨的耕作下,产量迅速攀升。
迁到这块地上的流民连续几年大丰收,且因是荒地改造的良田,不需向官府缴纳田租税赋,百姓远比附近原有农民来的富裕。
乡下人最是见不得别人好。
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去京都府疯狂告状,说那块地根本不是荒地,而是肥沃良田。
城南县官员收了那些地主农户的贿赂,故意依垦荒免税法令减免税赋,属于贪污渎职,请求依法惩处,并补收他们的田租税赋。
京都府尹凌江派人去天水镇核查,调查完后也是头大如斗。
这块地几十年前确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