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砸锅卖铁,请“火眼金睛”!(1/3)
“苏老说得对!”孟远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不大,但斩钉截铁,“这钱,必须花!”
他扫视一圈众人:
“不就是改进工艺吗?有苏老坐镇,有咱们这帮能啃硬骨头的兄弟,我就不信攻不下来!”
“不就是买设备吗?只要能让产品硬气起来,能在市场上横着走,能把红星回收那样的对手压下去,多贵,都得买!”
孟远心里门儿清,要让再生铜、再生铝的杂质和成分拿捏得死死的,没两把刷子可不行。
在苏振华老爷子提过的那一堆“镇宅之宝”里,那台能精确分析金属成分的光谱分析仪,无疑是眼下最迫切、最关键的一环!
“苏老,这……这玩意儿,真有那么神?”
生产主任,忍不住压低了声音,像怕惊扰了什么。他的眼神里,三分好奇,七分怀疑。
苏振华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却坚定:
“打个比方。以前咱们验铜,靠经验,是‘望闻问切’,慢不说,准头也看师傅心情。”
他顿了顿,拿起一块铜锭,
“但这光谱仪,你把料往上一放,‘滋啦’一道电火花闪过,也就几十秒的功夫!”
他伸出三根手指:
“铜里有什么,铝里有什么,哪怕是百万分之几的杂质,都给你揪出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只快不慢,只准不差!”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几个年轻的技术员眼睛都亮了,像是看到了什么新奇的玩具。
“没错!”孟远接过了话头,声音斩钉截铁,
“这玩意儿,能让咱们一眼就看出原料的‘成色’,生产过程中成分有没有跑偏,最后出厂的产品,是不是真金白银!有了它,谁想在咱这儿蒙混过关,门儿都没有!”
然而,这“火眼金睛”,可不是大白菜。
九十年代初,国内根本造不出这精细玩意儿,全得靠进口。
一台看得上眼的,少说也得几十万,要是德国、美国货,上百万人民币都打不住!
这话一出,会议室里刚刚升腾起的一点热乎气,瞬间被浇了个透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