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依然有很大的难度(2/4)
显佝偻的脊背,心中默默感叹:
终于能与苏睿同志交流了,这或许就是我们突破技术封锁的关键契机。
年轻的研究员李博士,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手中的特制电子笔,
那支笔承载着他对科研的热忱,他暗暗发誓:
一定要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国家的芯片事业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苏睿微微点头,向众人示意后,便开启了细致入微的讲解。
“从材料方面来看,龙国本土确实具备获取相关资源的条件,这无疑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通过先进的量子通讯技术,清晰无误地传入每一位科学家的耳中,
“但是,纳米光子晶体结构芯片的制造,对材料的纯度、稳定性以及微观结构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目前,我们在许多细节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他一边讲解,一边通过全息投影展示芯片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各项严苛的参数标准。
投影中的原子模型仿若微观世界的精灵,生动地展示着原子间复杂而精妙的排列组合,
复杂的工艺流程如同一场精密的微观舞蹈,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芯片的成败。
科学家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眼神紧紧跟随着投影画面,
时而皱眉思考,仿佛在与微观世界的难题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
时而在笔记本上飞速记录重点,纸张与笔尖摩擦的沙沙声,如同奋进的鼓点。
王院士眉头紧锁,心中暗自思忖:
这材料纯度的要求如此之高,现有的提纯技术要达到简直难如登天,
但我们绝不能因此退缩,哪怕是千难万险,也要闯出一条路来。
李博士则一边记录,一边在脑海中不断思索:
要是能对提纯工艺进行改进,或许能提高纯度,可究竟该从何处入手呢?
这微观世界的奥秘,每深入探究一分,便觉越发深邃。
在材料纯度方面,现有的提纯技术犹如蹒跚学步的孩童,
面对芯片所需的极高标准,显得力不从心。
哪怕极微量的杂质存在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