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老大男(2/4)
开始混日子了,6年级的时候,数学课上有了应用题,那些人就开始交白卷了。为了附和义务教育上了初中,几天后就陆续辍学了。
回家后,个子还没长成就开始下地干活了,除了做农活就是做民工。这些人跟我怎么能相提并论,也没有可比性。
父母一旦把效仿的目标给孩子指错了,就容易让孩子们学歪。幸亏我有自我判断能力,不然的话,早就把路走歪了。比如: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那家小文化公司,一个月500块钱,母亲一直不同意辞职,一说就是民工们辛苦一个月也挣这个数。
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孩子,多数混的不如城市的孩子出色。父母给灌输的概念,扼杀了孩子的志向。
大学有一位同学,读了四年本科,后来做了一名工人。你或许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读完了四年大学,又去从事了体力劳动?
他父母都是农民,从小到大,父母贯彻的思想是,工人就是有钱人,工人就是城里人,工人就是高咱农村人一等的人。
大学毕业后,就业压力那么大,找办公室的工作不容易。那位同学到车间做了工人,也觉得自己成功了。
母亲一次次的拿这些人和我相比,激励我向人家学习,让我赶紧结婚生孩子刻不容缓。我总是这样回应:“生孩子早算什么本事?就算养一只猪,成熟了也能配出一个猪仔来,婚结得早,不如结得好。”
这么一说,父母被逗乐了,最后又使劲叮嘱了几句,一定要抓紧,年龄真不小了。跟村里的同龄人一比,都是老大难(男)了。
春节假期间,父母通过各种人脉,通过人托人了解到了一名单身的女孩。本科毕业,在石家庄一家英语报社做编辑。
媒人说:“这名女孩心很高,要求对方有正式的工作,并且有自己的住房。”
要求越高的女孩,往往自身条件越高。要求对方必须有正式工作,有独立住房,想必这名女孩的形象和气质一定不会差。
我表示想见一见对方,媒人却问:“你有没有买房?”
“还没有……”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脸红了。母亲看出了我的意思,只好跟媒人说好话:“晓光很上进,在大公司做培训师,虽然现在还没有买房子,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