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南楚言常(2/3)
安举了举。
陆承安咧嘴一笑,随后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很快规定的时间到了,双方各自拿出写好的诗送上了花台上。
素音接下后,便当着众人的面开始朗读起来。
《咏百花》
斗艳芳菲里,千枝沐晓风。
桃夭香暗送,李素韵偏浓。
杏雨铺霞帔,梨云缀雪容。
天女应解意,尽绣锦霞红。
(献丑了,写的不好,大家轻点喷...)
“好,好一个天女应解意,尽绣锦霞红...”
素音朗声赞道。
台下的北齐众人也是一脸得意,这首诗乃是朝中几位大臣合力而作。
不管是对仗、格律,还是意境、描写,都是极佳。
写出了百花争艳的盛景,最后一句更是将百花奇景上升了一个台阶,将其比喻成天女织就。
角落里,陆承安听素音念完这首诗后,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确实不错,算是及格了...”
都说北齐重武轻文,现在看来也不尽是。
这北齐朝中还是有人才的。
不过在陆承安看来,也只是及格而已。
陆承安将目光投向南楚那些人,暗自观察,发现他们脸上虽然有欣赏之意,但却并无半点担忧。
显然,他们有自信自己的诗会更好。
果然,念完北齐的诗后,素音开始朗诵南楚的诗。
开篇几句,便让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百花吟》
锦绣丛中万点红,千门暗锁五谷空。
金樽酒满朱门臭,玉箸食残黔首穷。
黎庶泪干天亦老,帝王宫阙岁犹雄。
可怜最是耕桑事,谁解群芳摇落风?
(这首诗我想了一晚上,翻遍了唐诗三百首,不管好不好,就当是好吧...)
素音望着手中宣纸,看着那一行行诗句,久久无言。
从诗词格律和辞藻运用上来看,北齐南楚两首诗并无高低之分。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北齐的诗写的是百花,是奇景,也只是花和景。
可南楚这首诗却是以花写人,以人写天下。
词句之中,透着一股悲悯和胸怀。
已经脱离了简单的写物和景,格局和意境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听到这一首,就连角落里的陆承安都忍不住面露惊讶的神色。
没想到在这个重武抑文的世界,竟然还能有人做出这样的诗来。
陆承安转头看向南楚那边,只见那位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少年人手持折扇,神情淡然。
虽然做出这篇难得的佳作,脸上却没有半点倨傲。
当然,也有可能不是他做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