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系统觉醒(2/4)
将被子、褥子、军大衣一一拿出,按照标准铺在光秃秃的床板上。
动作麻利,一丝不苟。
虽然是军校刚毕业,但四年的军校生涯,这些基本功早已刻入骨髓。
士兵们的目光依旧有意无意地落在他身上,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看他铺床的动作还算标准,一些士兵眼神中的轻视稍微收敛了些。
但距离认可,还差得远。
谭建林没有理会周围的目光,他的心思,已经完全沉浸在了那份“混合威胁”蓝军转型报告上。
连长和指导员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既是压力,更是天大的机遇!
他必须抓住!
整理好床铺,谭建林从背包里拿出纸和笔,坐在床边的小马扎上,准备开始构思。
蓝军……混合威胁……转型……
一个个关键词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回忆着穿越前在网络上、军事杂志上看到的各种关于蓝军建设的零散信息。
朱日和的“草原狼”、某基地的“山地之狐”……
外军的“红队”、“假想敌部队”……
各种战术,什么快速穿插、电磁压制、特种破袭、心理战、网络攻击……
信息很多,很杂。
但当他真正提起笔,想要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份逻辑严谨、切实可行的方案时,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他知道“混合威胁”是什么概念,大致是指融合了正规军、非正规军、恐怖组织、网络攻击、舆论战等多种手段的复杂对手。
他也知道蓝军要“形神兼备”,不仅要模仿对手的编制、装备,更要模仿对手的战术思想、作战风格,甚至是指挥官的思维习惯。
可是,具体到武装侦察连这样一个具体的单位,该如何转型?
编制怎么调整?是增加新的专业分队,比如电子对抗、网络侦察?还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
训练内容如何设置?
如何模拟非对称作战?如何体现“混合”的特点?
战术思想如何转变?侦察兵习惯了渗透、潜伏、斩首,如何适应蓝军扮演“被发现”、“被打击”甚至“失败”的角色?
人员观念如何扭转?让这些习惯了当“猎人”的精锐,去扮演“猎物”,心理上能接受吗?
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摆在面前,谭建林发现,自己脑子里那些看似丰富的“知识”,在真正需要落到实处时,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它们就像一堆散乱的珍珠,却没有一根线能将它们串起来,形成一条完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