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3)
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可以在东京买得起十几栋公寓楼的原因,虽然这里面还有他当初借助泡沫经济时代崩溃,房价和股票下跌时低买高卖所赚到的钱,但作为一个知名作家,年轻人通过写书所获得的收入已经足够让他这辈子什么都不用干,天天混吃等死了。
但如果这样的话,人生未免显得太无趣,既然这一世选择了作家这条路,不争取一下,拿个诺贝尔文学奖的话,又怎么对得起自己穿越一次?
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年轻人才会在《平成的终末》出版之后,又紧接着开始写新书,意图拼一拼,看是否能够拿到芥川奖。
只是对于新书的题材,年轻人确实还没有拿定主意,这些天虽然写了一些短篇和零碎的文字,但却都不和他的心意,很难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次黑木瞳提议他写和生命有关的话题,倒是让年轻人有了一些灵感。
当然,年轻人并不想写普通的和生命有关的话题,比如讴歌生命的美好,或是写一些人性的阴暗面,单纯的讴歌生命的美好很难写的出彩,而人性的阴暗面却又是他讨厌的话题,所以即便是有了灵感,年轻人却依旧还没有确定自己究竟要写些什么。
用手指在桌上轻轻的敲着,如今这个年代互联网还没有铺开,想要像前一世一样上网查资料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年轻人也只能靠着自己的记忆来回想有什么是值得一写,同时又能够吸引人的题材。
这样想着,年轻人忽然想起自己前一世曾经看过一本小说《纳棺夫日记》,这本小说描写的是落魄诗人青木新门于RB名校早稻田大学辍学后,因缘际会踏入殡葬一行,一做就是近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间所见识到的各种各样的死者,以及与他们生离死别的亲人,主人公从最初的心怀恐惧,到泰然自若,再到心生慈悲,最终在生死边界大彻大悟。
这本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入殓师》,从而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成为RB电影界在2000年以后,唯一拿到奥斯卡奖的真人电影。
年轻人当然不是打算写一本一样题材的书,且不说《纳棺夫日记》在93年就已经出版,单是这本书本身就并没有获得过什么著名奖项,毕竟只是一名入殓师四十年的日记经过整理后的出版物,虽然感动人心,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