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换车(上)(2/3)
点的主炮之后,纵身一跃来到了车体上装甲板区域使用鞋跟轻踢那双层主装甲带出清脆异响,防护性能方面的改进随之紧随其后从卡拉莫夫上尉嘴里脱口而出。
“防护性能方面,车里雅斯宾克的基洛夫厂那些人为这辆坦克的车体上和下区域,焊接附加了两块25毫米厚度的均质钢装甲。”
“这是听说那些德国人使用手中的88毫米防空炮来对付我军重型坦克之后的勉强应急之作,算上这两块附加装甲板之后可以让全车的正面等效防御力达到1oo毫米左右的程度。虽然不知道对那些德国人手中的88毫米防空炮是否真的免疫,但最起码从理论上来说要比原型号防护能力强出很多。”
由于德军自巴巴罗萨行动动以来的一路攻城略地又高歌猛进,作为其重要技术兵器之一的88毫米防空炮一直以来都是伴随着德军主力大部队出现在前线作战,即便是要出动进行危险的反装甲作战任务时也仍不例外。
正因如此,在卫国战争初期被德军吊锤追着打的苏联红军别说是缴获一门完整的88炮了,就连想要摧毁一门德军88炮都得付出极大的勇气和通常情况下不小的牺牲才能够做到。
手中缺乏样炮进行实际射击测试的苏军坦克工程师们,只能根据手中那些从前线部队手里搜集反馈回来的片面作战信息和口头描述,来大致推测出德军88炮的极限穿甲能力,并以此为根据来加强己方新式重型坦克的防护能力使其可以做到免疫德军88炮的极限穿深。
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火控系统和观瞄系统都相对简陋,无法做到后世主战坦克们那些边打边跑和高精度射击的花式操作,所以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坦克战及反坦克战都是生在极限交火距离一公里以内的战斗。
作为一名后世穿越者的马拉申科心中清楚地记得,德军的88炮在一公里距离上的极限穿甲威力大约为115毫米左右的呈9o度垂直放置的均质钢装甲板。这一数字在实际战斗当中会因为被击中装甲的本身质量而略有上下浮动,但总体上来说仍旧是一门相当强力几乎没有敌手的“反坦克”炮。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那些位于车里雅斯宾克的基洛夫厂内日夜劳作中的苏军坦克工程师们尽管对德军88炮穿深的推测不够完全准确,但即便如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