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十面埋伏(3/4)
间便是弹奏了此曲十面埋伏。”李清照继续喝酒,叶青却并未再举杯。
李清照也不再示意,只是转头看着叶青再次开口淡淡道:“那么想必叶大人对鸿门宴多少还是有些了解吧?”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叶青笑了笑,自己主动饮了一杯后,仰头想了下说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看来居士对楚霸王仰慕的很啊。”
“老身这首诗,终究是胜不过樊川居士杜牧那: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再次举杯对饮叶青,叶青这一次倒是没有拒绝,同样是举杯对饮。
不论是李清照自己做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还是杜牧的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都不过是咏叹罢了。
但现在看来,李清照的意思显然更像是直指朝廷,为何不肯卷土重来、收复北地。自然,也有以项羽的霸王之气概,来讽刺朝廷南逃偏安,不如一代人杰楚霸王项羽那般,宁死也不退北地、回江东。
叶青这一次竟主动举杯,而后李清照也同样举杯,再一杯酒下肚,叶青长长叹口气:“我大宋朝舒王也曾遥问杜牧: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不知居士如何看待?”
叶青能知晓王安石这首遥辩杜牧之诗,还得感谢白纯,如果不是从西湖回来,跟愤青白纯,又一次讨论起朝廷北伐该与不该时,他依然是对王安石这首诗毫不知情。
王安石即便是死后,在当代大宋也算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死后获谥号“文”,被称王文公,后又被宋徽宗追封“舒王”,配享孔庙。
不论是生于唐时的杜牧,还是同处一朝大宋的李清照、王安石,在此刻叶青看来,不论他们三人的才情如何,也不论当年王安石的变法,到底动了谁人的奶酪,终至变法失败。
但三人在政治上的成熟与高度,显然不论是杜牧跟李清照,都是无法比拟的,从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一句上,就能够看出,王安石即是文人,更是一个务实、成熟的政治家,他更能够体会到朝廷势与运的不可逆转性。
比起纯文人的李清照、杜牧的感性来,虽然不讨好民间百姓的爱国热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