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宴请婺州官二代(4/7)
着黄蜡,问孙立道:“我故乡的蜡烛,是提炼石油后的副产品。三郎知不知道,黄蜡是用什么制造?”
孙立打个饱嗝,开启长篇大论:“黄蜡又称蜂蜡,材料是蜂巢。婺州有漫山遍野的野花,到处是蜂巢。从春初到秋末,人们上山捣取蜂巢,里面有现成蜂蜡。放在锅里熬,倒进模子里就成了。”
武康恍然大悟,工蜂的腹部下面,有四对蜡腺,分泌的物质就是黄蜡材料。
孙立意犹未尽,继续科普道:“婺州的黄蜡甲天下,还是上缴长安土贡的主药贡品,皇宫里的圣人,以及满朝文武,基本都用咱们婺州的黄蜡。”
武康目光瞟过众人,阴阳怪气儿道:“那么敢问诸位,黄蜡多少钱一支?”
二代面面相觑,尴尬的摇头,唯独孙立咯咯直乐,洋洋自得道:“外地黄蜡一文一支,咱们的三文一支。这么贵的东西,别说普通百姓,造蜡的也舍不得点!”
三文钱能买十二个炊饼,寻常老百姓哪舍得点蜡?是以一到晚上,整个婺州城黑灯瞎火,像鬼城一样。制造蜡烛的人,用不起蜡烛。一首诗闪过脑海,武康下意识吟了出来: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就听砰的一声,吓的他一哆嗦,二代们纷纷喝彩。他们都是读书人,能体会诗的真谛,崔五涨红着脸,摇头晃脑道:“真正养蚕的人,是穿不起丝绸的,这很悲哀!”
无心之下又做了文学搬运工,武康撇撇嘴说道:“我没能耐写诗,这是宋代张俞写的,不要问我‘宋代张俞’是谁。咱不应该关注诗,应该关注黄蜡。我倒有个主意,人工养蜜蜂,既有蜂蜜吃,又有蜡烛用,一举两得!”
“二郎这话我不能苟同”,半醉半醒的孙明基,摇头晃脑道:“先不说蜜蜂能不能养,单说去哪养。它们出没的地方,必须山花烂漫,城里肯定不行,荒山野岭更不行,经常有野兽、强人出没,搞不好命都丢了!”
这话武康认可,养蜂确实有很大局限。这时又想起另一种蜡,问众人道:“还有一种白色的蜡,和黄蜡差不多,是由白蚁幼虫分泌物制成,诸位听说过吗?”
众人又是大眼瞪小眼,片刻后纷纷摇头,卢牧山说:“请恕我孤陋寡闻,从没听过白色蜡烛。无论在婺州,还是长安、范阳,都闻所未闻。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