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老四最初的打算?(2/3)
学生中学生会去在意这东西?
甚至说的再直白一点儿,普通的二本及以下的大学生里面,又有几个懂这玩意儿的?
换成杨少峰和那些腐儒士绅的文斗也是一样,前者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哪怕是没读过书的也能听懂并且理解其中的好处,后者只有那些文人能懂,那百姓们更能接受哪种理念,不是明摆着的事儿么?
当然,大明的腐儒和士绅们倒也不傻——最起码,杨少峰敢凭着自己超前了几百年的见识和在论坛上喷人锻炼出来的实力去虐他们,但是杨少峰从来不敢把他们当傻子。
傻子做不了士绅,更考不了功名。
在眼看着自己的理论不被人接受之后,这些腐儒士绅们自然也会在其中去找问题。
为什么那些泥腿子更容易接受杨癫疯的理论?
不就是因为大白话好理解么?
学他就是了!
毕竟,这读书人的事儿吧,借鉴借鉴而已……
眼看着杨少峰在报纸上大杀四方之后,朱老四倍感欣慰之余,也特别想和杨少峰聊一聊地主家的傻儿子这个话题。
合着朕这个皇帝就是老天爷家的傻儿子?
当然,杨少峰肯定不太愿意讨论这个问题,而且认为这个问题简直无聊透,杨少峰把相当多的一部分原本应该由县令完成的事情都给分了出去。
比如即墨,原本在永乐十八年的时候还份属下县(粮三万石以下者),等到永乐十九年的时候已经混到了中县(粮六万石以下者),如今在永乐二十年的时候,已经将将够到了上县(粮十万石以下者)的标准。
这也就意味着,整个即墨的人口和相应的事情开始增多。
而杨少峰又是那种能躺着就不会坐着,能坐着就绝不会站着的懒散性子,乱七八糟的事情越来越多,身为即墨县令的杨少峰和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县丞职务的朱瞻基就开始不满了。
杨少峰一合计,后世那些常务非常务的副职一大把,各自分摊一摊子的形式也挺好,所以干脆弄了几个县丞县主薄出来,然后又一次开启了咸鱼模式。
当时还远在京城的朱老四就琢磨开了。
一个咸鱼知县都知道偷懒,堂堂一个皇帝原本就有六部和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