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民不畏死(1/3)
洪武三年,因为饿怕了才造反当了皇帝的朱重八很担心大明会重蹈蒙元的覆辙,所以命州县皆于四乡各置预备仓,出官钞籴粮贮之以备赈济,荒年借贷于民,秋成偿还,以保证百姓在饥年的时候也能活得下去。
等到朱老四当了皇帝,心心念念就想着超越朱重八的朱老四担心预备仓的粮食不够,所以又重新折腾起了常平仓。
与预备仓不同的是,常平仓是放置在城中的,而预备仓则是在城外的乡里,由当地的“老人”,也就是德高望重的士绅负责管理。
然而大明这个朝代吧,他就跟别的朝代有些不太一样——荒年借贷给百姓倒是借了,可是秋收偿还却是基本上不存在的。
有借无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这些粮食都是官府在丰年收购的,灾年贷出去之后再收回来也是归官府所有,很多负责管理常平仓和预备仓的人并不积极催收。
反正收回来也到不了自己的手里。
另一个原因,则是所有人都没有办法解决的——连年的灾荒并不是明末才出现的,而是在朱老四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明末时期才达到最已经派人进京了,让大家老老实实的在这里等着,别到处走动,省得放粮的时候不知道,慢慢的也就没人问了,也没有力气问了。”
杨少峰的脸色愈发阴沉——登封饥荒的奏疏根本就不是登封县上报的,而是登封的锦衣卫上报的!
想了想,杨少峰又接着问道:“就没有人开仓放粮?”
老农嘿嘿笑了一声,答道:“怎么没有?登封城外有名的周大善人头一天刚开了自家的粮仓施粥,第二天就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说是走水了。
后来王家也开了仓,可是王家才多大,这登封又有多少人?上万的百姓一拥而上,粮食都给抢光了,王家也完了,就剩下我这么一个老不死的老头子,还有这么一根独苗苗,啥都没了。
嘿嘿,老汉我信了一辈子的菩萨,可是这泥菩萨他不开眼啊!要不是还有这娃子,老汉也死了算了,省得在这人间遭这份活罪!”
老农身后另一个坐着的老头呸了一声道:“信他娘的腿!你去山上的时候,那些秃驴是怎么说的来着?山上也没有存粮!你王有财给菩萨修金身?哈哈,菩萨没保佑你啊!”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