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你咋就不敢去偷玉玺呢(3/6)
励扩大化,凡是生的多的,都应该奖励才对。
比如生几个孩子就给什么好处,生的少了有什么处罚,只要定好了规矩,百姓们肯定愿意多生。”
就比如种花家在建国初期鼓励生育,使得在1949年的时候仅为五亿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在1970年的时候涨长到了10亿。
人口暴增带来的是巨大的人口红利——
1950至60年代出生的一代,到1980至90年代时,刚好是20至30岁,属于最精壮的劳动力人口,再加上种花家玩了命的扫盲和种花家百姓深植在骨头里的奉献精神,所以才有了改开之后的飞速发展。
当然,所有的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人口暴增自然也不例外。
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自然会带来相应的压力,比如粮食,比如土地资源的压力,比如教育医疗上的压力,比如交通上的压力。
从这方面看,计划生育其实很有必要。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不知是回是汉的马寅初先生提出了计划生育,他老人家自己却娶了两个妻子,生了七个孩子,这该怎么算?
而且计划生育这玩意本来就是只针对汉而不针对其他任何少数民族,汉族从1949年占比98%降到2019年的90%,这又该怎么算?
更别说,因为这玩意还引发了更加操蛋的腾笼换鸟——因为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所以产生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接着就是引进尼哥之类的“精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事儿又该怎么去算?
所以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是好是坏,只能留给后人去评叛。
至于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杨少峰还真是不太担心。
因为在二战之前,尽管生育率高,可是受到战争和医疗卫生条件等等制约,所以人口的增长并不会太过,最起码大明的医疗卫生条件和二战后的卫生医疗条件就没办法相提并论。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少峰才会大大咧咧的直接提出来鼓励生育的提议。
朱高炽也对于杨少峰鼓励生育的提议表示赞同:“确实有道理。
这样儿吧,怎么奖励的事儿就交给你去办吧,夏老……夏部堂那边你去跟他沟通一下,剩下的问题由为父来解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