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逃不过的轮回——土地和粮食(2/4)
地可以分给他们。
正好,咱们即墨这里就是不缺地,收官的那些地早晚都得分出来,分给谁不是分?”
朱瞻基嗯了一声,随之却又皱起了眉头,说道:“记得边市城么?当时边市城刚建起来的时候才多少人?等后来,整个边市城又有多少人?
还有杨家庄子,永乐十三年的时候,庄子上才几个娃子?现在庄子上又有多少娃子?还有顺天府,几乎都是一样的情况。
还记得不记得你让我翻过历朝历代的户籍变更情况?
我发现,任何一个朝代,从建国之初的田地荒芜,丁口凋零,再到丁口密集,百姓无田可分,大多不会超过百十年的时间。
实际上,自周以后的历朝历代,大多只有两三百年的国运,像强汉一般撑了四百年的,基本上找不出来。
打从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又去翻了其他相关的档案,发现了一个更惊人的问题!”
杨少峰丝毫没有在意话题已经跑偏,反而饶有意味的盯着朱瞻基道:“什么问题?”
朱瞻基道:“东西的价格越来越贵,越来越多的土地向着权贵、士绅、豪商等人的手里聚集,百姓越来越穷,到最后穷的吃不上饭,大概也就剩下揭竿而起一条路了。”
“然后呢?”
“然后就改朝换代了。”朱瞻基满脸的无奈之色:“似乎就是一个死胡同,无论怎么走,最终的结果好像都是一样的。我现在特别担心,大明会不会有一天也会走到同样的死胡同里?”
杨少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又接着问道:“你想到解决的办法了没有?”
朱瞻基摇头道:“没有。边市城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以为边市城是一个解决的方法,后来发现不行。
等到顺天府皇城开始营建的时候,我以为顺天府的方法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发现还是不行。”
想了想,朱瞻基似乎干脆摊开了底牌:“再后来,咱们到了即墨之后,我以为你指使唐赛儿干的事儿能解决,可是实际上,能缓解一时,却无法彻底解决。”
杨少峰嗯了一声,却问了几个毫不相关的问题:“草原上的羊腰子,补不补?咱即墨的生蚝,补不补?”
朱瞻基疑惑的望着杨少峰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