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话不投机半句多(1/3)
电话很快打通了,顾鲲不卑不亢地说:“徐总吧?鄙人姓顾,南洋来的海鲜商人,你应该认识这是海关生鲜提存办的号码,我有一笔不算大的新品种海鲜,不知道你有没有空聊聊。”
那顾鲲也就懒得再跟他废话了:“朱经理,既然你非要这么说,那没什么好谈了。真抱歉,浪费你们时间捧场,我自己去找买家吧。”
陈科长不敢怠慢:“给白天鹅和华夏国际大酒店供货的徐总?你们第一次来的外国人都知道他?行,我马上帮您接洽。一会儿我再向领导请示一下,看看有没有对人民币结算外商的额外优惠。”
“行了,既然你说了不算,就别说了。”顾鲲一摆手,径直绕过这厮,转而跟今天组织这场交易的那名海关女科长摊牌。
海关方面的人这才意识到严重,顿时慌了,唯恐丢人丢到外国去。
但事实上,在90年代中期,这种事儿在国内有关单位根本不管。因为还没进入互联网时代,公务机关也不怕你拍,就算拍了也没地方曝光。
“这……这不一样,那些是因为春交会临近,招待外商,让他们吃好喝好心情好,才能采购更多的东西,那是服务大局。”
听了顾鲲的表态,她也是颇感新奇,因为原先很少见这样的外商,尤其是今年1月份以来,更是一个都没见过。
一听有海关的陈科长对身份和货源真实性背书,对方立刻热情了起来,表示马上选个地方,陪顾鲲坐坐。
但在这整整53天里,偌大的粤东省,连一个肯收人民币的大宗进口外商都没见过。
朱经理很没底气地自言自语:“这都没见过,谁敢担保外商会识货满意。我们进出口公司高价买了,市里几大酒店不买账也没用啊……”
对方已经服软,顾鲲也不为已甚:“既然这样,那我也不客气了——这样吧,我借你们的电话,给徐锋打个电话,你们帮我背书一下我的身份,让他肯跟我谈,我就感谢你们了。”
不过幸好,陈科长立刻把话筒接了过去:“徐老板,我海关小陈啊。这位客人的身份信息和货源我们都是核验过的,你放心,就看你有没有兴趣。人家肯收人民币,不然我们也不会放外商跟你直接交易了。”
最铁的例证,就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