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我不犯不代表我没能力犯(1/5)
他不知道半年期利息是多少,所以没明说。
要客户舍近求远,肯定得让利。
徐锋说话很直白很敞亮,乌经纬听了之后,第一反应是脸色比较难看,但旋即也把心态调整了过来。
他顾鲲当然不会在华夏境内干犯法的事情。但是让人误会他有犯法的能力,却是有害无益的,尤其这个误会者只是个船厂老板(顾鲲当然不希望海关的人误会)
大多数人都没精力在第一时间、把那些小角色的身份往心里记。
乌经纬一边用一只手挡酒,一边做好了先打一圈的心理准备,嘴上还说着自谦的商业互吹。
一旦被对方砍得狠了,滚雪球滚起来,要么赔本,要么谈崩。
偏偏顾鲲迅速冷静下来,发现这事儿最好还是别太坚决地反驳。
“乌厂长,兄弟是爽快人,明人不说暗话,就直接点儿——这位顾老弟,也是我朋友,合作得很愉快的供应商,在兰方有不小的家业,生意正在扩张期,时不时的就要买条船。
他笑了,给徐锋使了个眼色:“我相信,关于我的周转率和收益速度,徐哥可以给我证明。”
包厢里,一派祥和热切的氛围。
谁也不是带着历史课本重生的。
“老子为了逃税在海上过驳?亏你特么想得出来!”顾鲲内心疯狂吐槽,然而却硬生生把这句吐槽憋了回去。
乌经纬要是误会他真的大规模过驳了,不就等于相信他顾鲲背后其实另有还未露出水面的捕捞船力么?
只不过,因为他的探鱼能力,压根儿就是一个挂逼,以至于一条船相当于人家好几条船的捕捞量,让徐锋这种专业人士都怀疑他在过驳了。
不过,顾鲲显然不属于大多数人。
乌厂长,你可要拿出最优惠的价钱,不能让我落了面子啊。我也是看在我不少供应商都是从你这儿拿船,才优先介绍你的。”
这个高位要持续到96年的5月1号,一次性下调25利率,一年期利息降为9,当年8月份再降两成、到75,华夏才算走出高利率时代。
乌经纬听了,也是悚然一惊。
80年代后期,一直到96年,国内银行利息是很高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