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骗完卖家骗买家(1/5)
扯得有些远,这都是后话了。
出口公司当晚就开始清点派来随展的样品和库存,顺便调拨一些能够调到的库存,紧急找铁路运能从东海运到粤州,便于三天后顾鲲的新船返航时能拉满货。
就问你怕不怕吧。
至于独占代理权的期限,也被压缩到了1年半左右——也就是从签约下定起,到明年年底,1995年12月31日。
他们介绍的产品,都是确实已经在其他出口市场上,取得了良好成绩的——比如有些是往日本出口,反响良好,有些是往南棒出口,确实有竞争力。
反正他的崛起之路,就是在华夏人面前显摆“老子在兰方有很多你们看不懂的暗中势力”。
徐锋为顾鲲介绍的那几位龙套出口商朋友,拿了一堆东海那边比较便宜的民企产品,从家电到义乌小商品,向顾鲲推销,还言之凿凿说其中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如今有多少竞争力。
双方各怀鬼胎,都觉得这个条件对自己还算有利,当天就达成了正式合同。
“各位,顾生的诉求,我大致听懂了,我觉得,他既然是本着掏汇差和价改便宜货的心态来的,那我们其实应该这样做:
这个要求确实是有道理的,但毫无疑问也是在漫天开价。
从目前推荐名录里、所有有竞争力的产品中,挑出从去年12月份至今,无论是遇到计划价并轨、还是汇率并轨,都没有因此而涨价过的品类——这样,不就是优中选优,最有成本竞争力的了么?”
他静了静,耐心地解释:“看来徐老板没把我的需求说清楚。我本来不是专业做进出口贸易的,只是因为现在在汇率波动的时间差窗口期内,我觉得只要不太瞎,把稍有竞争力的华夏货往兰方和大马卖,都能有赚头——要是再过半年,人民币彻底稳住了,我是不会做这种粗放的生意的,明白不?”
反之就不买。哪怕直觉告诉他这玩意儿可能有的赚,他也不买。
其中一个龙套出口商,带点儿国企进出口公司背景的,这就话里带刺开始冷嘲热讽上了,无非是暗示顾鲲采购规模太小、不值得爷那么费心细化伺候……
对于他来说,顺道贩点东西并不是最大的收益,最大的收益是他刚拿到的那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