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这都是上面的主意(2/4)
资产、重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案子。
这里面的时机也很重要,是因为当时东南亚刚刚经历了索罗斯金融风暴、所以“地主”们普遍比较弱势,愿意低姿态让渡出权益,而华夏方面又刚好加入wto,非常强势,才一拍即合。
这些主意明明就是他想出来的,这个世界上,包括中远和马士基海事的人,都还要再摸爬滚打四五年,才能想出这套操作。
这些案子,数据顾鲲都是没法拿来说的,因为事情还没发生,但是操作和推演他却可以描述得非常精到。
可兰方本来就比马来亚穷,成本没那么高,加上我们主动提前几年服软,不就把短板补上了么!
事实上,他跟萨武洋说,“这是中远集团华东公司叶总的意思”,这句话只能说是半真半假。
马士基/中远的“丹绒帕巴帕斯港”,在历史上的2001年,就能重创一波李家坡。他顾鲲和萨武洋合作、同样引入中远的高效海事管理团队,凭什么就不行?无非现在索罗斯金融风暴还没发生,东南亚各国普遍成本比较高。
让华夏入股,华夏方面的决心是不用担心了,可是,在商言商,自己如何操作,才能彻底弥合李家坡方面的竞争呢?
而再到华夏时,话就传成了“是史泰林同志希望我揍李承晚的,他已经同意了”,从而成功把两个邻居都拉成了盟友。
就像50年初的时候,某位友邦同志跑到莫斯科,说“华夏方面也支持我揍李承晚”,莫斯科方面只能半推半就地说“亚洲问题我不是很熟,如果那位同志也觉得这样可行的话,我不反对”。
原来,这都是他重生之前,调研复盘了同行的成功案例时,学到的。
这个案子,主导方一开始是马来亚的马士基海事公司,是2001年的事情。后来华夏方面的中远,也介入了其中。当时的主要操作方式,就是让“丹绒帕巴帕斯港”大量接受马士基海事和中远的投资,让这两家海运公司能够从港口收益中分走38股权的好处,从源头倒逼这些海事公司主动更换中转港。
“这个,我觉得问题不大,完全是可以操作的。萨叔,我给你详细罗列几点华夏方面提出的合作细节……”
萨武洋只能算是靠血统吃饭的海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