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打完收工(4/5)
银比索——多出来的这些银币,都放到了相对隐秘的舱室里。船长的航海日志上,还明确记载了到港后按计划应该给马尼拉方面协查员塞的好处、以拉人下水一起瞒报。
但不少野史考证者和倾向于阴谋论的历史学者,都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被大大低估了。
但这也足够装得下一条最大全重1300~1500吨的大型盖伦帆船了。
那些殖民者,无论是总督还是矿主,跑到地球对面吃苦开矿,可不是为了给西班牙国王卖命打工的,所以各级瞒报的银矿产量、上下其手联手偷运,肯定都是免不了的。
而历史上2006年后,“苏亚雷斯号”在菲律宾海被捞上来后,就体现出了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这条船上的报关文件显示,报关银币数量是五十万银比索。
如果把各个环节拆解开来,单看对船内那些货物的打捞速度,有运输潜艇和没运输潜艇,至少能差十几倍。
只不过,历史学者能查到的文献只有当时马尼拉的报关档案,所以哪怕觉得确实有瞒报,也不知道这个瞒报的比例应该是多少。
这种做法,跟尤里奥洛夫往16步枪上盖土豆,一样一样的。
剩下那些箱子,也都在水下初步勘验过了,判定都是不值钱的。
船上一共有30多个人手,加起来发了有20万美元。
这条船也不例外,船艉楼在海底的时候,已经与后船体断开了好多口子,本来就只剩几十块木板相连。所以顾鲲只是用潜艇的机械臂稍微破拆一下,就把船艉楼从船体上分割下来、单独先捞上来了。
所以,顾鲲这条船上,实际上是50万银比索的正常进口银币,以及113万银比索的古代走s银币,加起来有163万银比索!
……
另外,古代盖伦船的船长室和海图室一般也在艉楼位置。这儿虽然没什么货物,却可以找到不少关于古船的档案资料。
他看过史书,阿卡普尔科-马尼拉航线,是1565年开辟的,所以番薯和玉米最早传入马尼拉,应该是1570年代初。
这几天,他们都是轮班倒,一醒来就要干活,着实累惨了,所有人都渴望着好好睡一觉。
这还仅仅是算全船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