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倭寇的踪迹(4/5)
倭正营,我去,两年没回长安,差点把倭人细作的事也忘脑后了。
当初提出倭人潜入大唐,必有勾当的,正是他自己。
后来大理寺成立倭正营,李治亲下口谕,命苏大为担任营正,调刑部令史周扬等人辅佐。
倭正营上下,都是从大唐各刑律衙门和不良人里抽调的精锐。
由于行事隐蔽,倭人一直不知道大唐悄然增设了一个部门,专门侦察倭人细作之事。
当然,倭正营针对的也不仅仅是倭人,还有百济、高句丽,甚至是突厥人的间谍,皆在其监察之下。
这个独立部门,可谓位卑而权重。
本来一切都上了正轨,可惜就在关键时刻,苏大为被征召参与大唐征西突厥之战。
倭正营里的一切,只能暂时放下。
当时苏大为也没料到,自己一去,就会耽搁两年之久。
如今他回长安也有大半个月,但一直忙碌,倒还真忘了去倭正营看一下。
“苏帅,我这次来,既为私情也为公事,于私嘛,我邀你有时间去我家一起喝一杯,叙叙旧,大兄也常提起你;于公嘛,李主薄听说你回来了,命我召你过去议事。”
李主薄,就是大理寺主薄李思文。
大理寺,相当于后世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
在唐代,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侍郎以及御史中丞,合称三司使,代表着唐代最高的司法行政权利。
是掌握大唐司法极重要的部门。
“我是该去见见李主薄。”
苏大为想了想道:“如今倭正营情况如何?”
他身上兼着倭正营营正一职,虽然从军西征离开了两年,但李治并没有说免他的职务。
那么这个营正的位置,仍是他苏大为的。
哪怕现在由周扬掌着,也只能说是“代”营正。
所以从道理上来讲,他也该回倭正营,把职权重新抓起来。
“苏帅,我正要告诉你第三件事,也是我今天来的目地,倭正营那边,有大案子,大兄说,非你出手不可。”
时至春日午后。
大理寺,苏大为在与李思文见面谈话之后,辞别了李思文,匆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