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李治出生(4/5)
去世后,后宫依旧多年无子嗣。
想到这里,李恪又想到许敬宗刚才汇报给自己的消息,说李世民要在李治满月之后在太极殿大宴群臣,表示要与民同乐,想为皇子祈福。
“哎!看来李治还真是子以母贵啊!”
李恪叹息一声,不过沉默了片刻他又释然,对于现在的只是一个婴儿的李治他倒是没什么好怕的。
自从武德九年玄武门政变后的追杀到一个月前他在突厥被突厥骑兵围困截杀,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实力决定胜利,只要你去努力,只要你去做,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而且,他经历的越多,了解的越多,就越发现自己争夺储位的胜出的几率越大。
刚开始的时候,他认为自己不能登上皇位是有三个原因:一是李恪不是嫡出,他不是皇后所生,古代封建王朝有个制度那就是传位首选就是嫡出。
二是李恪是杨妃所生,杨妃何人,她乃隋炀帝之女,他也就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所以就算他如何有文武才,又如何善骑射,在当时也不可能让他当上皇帝。
就算李世民想立他为储,那群跟李世民出生入死打下大唐江山的大臣也会玩命的反对,立太子这种大事,不可能由皇帝一个人决定。
所以,他是没有得到士族的支持。
三是国舅长孙无忌的阻扰,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他当然希望皇位传给他的外甥。
唐太宗统治后期,长孙无忌在朝臣中权重无比,为了在太宗之后仍维持这种局面,长孙无忌希望未来的皇帝,即今日的太子,应该由一个仁孝听话的外甥充当,这样,自己会得到尊重,权势会得到保障。
而晋王李治生性懦弱,自然成为他极力支持的对象。
可是,现在看来这个三个原因未必就是真正的自己不能登上帝位的原因。
不是嫡出这个事实他改变不了,他也不想去改变,他只能说是他争储最大的劣势。
而第二个原因说他是隋炀帝的外甥,人们担心残暴的隋朝会卷土重来,而李恪觉得这个说法不成立,太站不住脚了。
自己的身上是有隋炀帝的血脉,同样也有李世民的血脉,自己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