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三大未解之谜(3/4)
怎么办。
毕竟,现在的政局很平稳,李泰、李承乾和自己三方都相安无事,都在准备蒙头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在这样情况下大唐的国力也在慢慢的恢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敢打破这样僵局第一个挑起争端。
最终,还是魏征给自己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储备人才,他对李恪的建议是,现在李恪身边有很多人才,但明显是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这在今后在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争储道路上人才的短缺将会是他最大的软肋。
因此,他的建议是趁此机会大力培养和储备后续人才为自己所用,在人才方面要走到李泰和李承乾的前面。
说道这里,李恪倒是想到李泰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好,他在府中置文学馆,倒是招揽和吸纳了不少人才。
李恪心里突然有了效法李泰的意思,毕竟现在的李泰还没有开设文学馆,他要是在李泰之前开文学馆就等于绝了李泰的一条培养人才之路道路,而且自己还没有什么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想到这点,李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魏征等人,而一心致力于学问方面魏征、岑文本和褚遂良三人很赞同。
然后众人有商量一番,终于得到了一致的结果,那就是由魏征、岑文本和褚遂良三人在长安为李恪培养和储备人才,而李恪自己在太原也要寻找和培养一部分人才位自己所用。
因为李恪要离开长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长安。
因此,在李恪的书房中众人商量了很多问题,逐一将问题解决之后这才告辞离开。
第二天,李恪进宫跟李世民和杨妃告别之后便带着李愔、柴哲威、李宗和尉迟俊还有他的三百鹰卫离开了长安城。
在渭水边为李恪送别的人有不少,但魏征和戴胄两人在送别的队伍中给外醒目。
朝中众人都基本猜到了李恪和魏征还有戴胄三人的关系。
但是,让大家猜测更多的是魏征和戴胄两人是怎么投到李恪麾下的问题,李恪是用了什么手段才将两人拉拢到了自己身边,这是李恪离开长安城之后的第一个未解之谜。
第二个未解之谜就是李世民始终没都没有向众臣公布关于李恪、魏征和大理寺协同审理的齐王李佑,阴妃和盛田理惠子等三人的卷宗及供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