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东江本土派(2/4)
众所周知,东江省在华夏政坛的地位算不上高,追溯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来,这个临海省份在改革之前,右倾迹象就极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中央官员都不愿意来此蹚浑水;再则,还是前面提过的老话,这地方的民风相当排外,本土派的实力虽然远不如中海或燕京的世家大族,却相当抱团,外来官员在此大多很难施展拳脚。
文海琛先后逼走了三任市长,还把陆柏年压得喘不过气,就足可见一斑了!
由于这两点原因,东江省很多官员在上层的人脉关系,都算不得厚实,除了少数几个幸运儿,大多只能在本省当当土地主。
其实,中央政府早已针对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希望打破本土派一家独大的局面,当然,中央领导绝不是闲着没龗事看本土派不爽,非要找麻烦添堵。
在宋明等朝代,中枢朝廷曾经有过明文规定,禁止官员在家乡任职,为了就是避免某些官员在家门口拉帮结派、沆瀣一气,可想而知,一个地方主政者制定的政策如果偏向于为自家的亲朋好友谋私利的话,那必然导致财富流向少数人手里,进一步导致社会的分配不公、民怨沸腾,而异地任职的政策,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一现象的发生。
回到现代,由于历史因素,中央没法一步到位把这一政策写入法规条文,但幕后还是努力扭转着这一形势,其中,东江省成为了一个典型目标。
东江省的市场经济本来就很活跃了,如果再眼看着本土派步步壮大,那和这些本土派牵连密切的利益集团必将大获其利,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到最龗后只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迅速拉大,所以近几年来,如宁立忠、陆柏年等官员先后空降而来,除了主政地方以外,另一大目的正是如此,只是,效果依然还是差强人意。
瞧瞧文海琛在省城稳如泰山的地位,估计对上省委书记宁立忠,也能端端架子。
当然,陆伟廷还不至于这么胸怀天下,摆在他眼前最实际的问题,还是父亲的锦绣前程!
眼看陈明远没有立刻表态,陆伟廷索性把心一横,就挥了挥手,让倒茶的服务员先出龗去。
这是要谈正题的节奏!
果然,服务生刚退避出龗去,陆伟廷就开门见山道:“我爸和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