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点招费风波(2/7)
范云习很是开明地附和道:“你说得确实很对,现在不比当年了,想心无旁骛地做学问,也得把肚子先填饱了才行,再说了,我也是托了这项政策的福,才能享受到这些物质条件,反过来还满腹牢骚意见,实在是矫情了。”
说着,他用赞许地看了眼沐佳音,见她仪态大方、谈吐娴雅,笑道:“小姑娘了不得啊,年纪轻轻的,目光能放这么长远,见解也很精辟独到,想必是出自书房门第吧。”
沐佳音笑意款款道:“谈不上什么书香门第,不过是些拙见,斗胆敢在您这位大家的前面班门弄斧了,还请海涵见谅。”冇
范云习摆摆手,道:“别担心,我虽然是老了些,但不是老顽固老迂腐,容不下一丁点的分歧意见,特别是时代在日新月异,国家在跟世龗界接轨,难免会出现很多的新思想,在这方面,反倒是我得多跟你们年轻人讨教讨教。”
他转向陈明远,语重心长道:“我老头子做了几十年的学问,不知龗道教了多少学生,不敢自夸桃李满天下,但至少是问心无愧,对你们这些学生,我不求你们在事业上有多大的建树,只盼着你们能恪守信念、坦荡做人,尽量多做实事少务虚,尤其不要跟现在的某些学者一样,满肚子的酸腐书生气,成天跟怨妇似的就知龗道怨天尤人,不干半点正事。”
“我明白,实干才能兴邦嘛!”
陈明远郑重点头,说实话,他对那些沽名钓誉的专家教授大多也是很反感,除了成天到处发表一些空乏的理论理念,谈到为国为民办的正事,或许还比不上一些穷乡僻壤的村官。
他之所以特别尊敬范云习,也是基于这一点。
犹记得大学时,范云习曾经在一趟经济课上谈及民国的那些文人墨客,说到那些所谓的爱国文人,他却是一副嗤之以鼻的态度,直言这些文人跟明朝的东林党相差无几,除了成天吹毛求疵、针砭时弊,却不曾为国民的生计做出过半毛钱的贡献,比起建国以后的钱学森、袁农平等实干型的学者专家,纯粹是跳梁小丑!
至于范云习,除了在校教书育人以外,还担任着省委省政冇府的经济顾问,改革开放以来,时常为政冇府在经济建设领域提供意见和计策,建树颇多,连白省长亦是赞不绝口。
“没错!实干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