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4 鸡父之战(3/4)
峙,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先让他不占理后,才可以拿数据说话。
于是李弘整理了下思绪说道:“戴尚书,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可否?”
“老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戴至德一脸正义凛然。
“好,那请您告诉我,我大唐现在多少兵力助守百济?今年一战死伤几何?”李弘问道。
“这乃是兵部之事,老臣只负责礼部……。”
“左右仆射都在朝堂,他们自然有答案,但这个答案,想来朝堂之上,知晓的人很多。我就可以告诉你,我大唐共遣十万将士助守百济,大小战役死伤三万七千余人,但……您可知道,为何对付一个小小的百济与高丽,我大唐却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那是因为,倭国人应百济王扶余丰派遣的求援使者,带来了倭国人的军队与我大唐、新罗连兵抗衡,不然我大唐不会死这么多将士!倭国人如此背信弃义,我大唐帮助他修建使节府,无偿帮助他们受学学子,可他们回到倭国后,却是拿起来刀枪来对付我大唐将士!您觉得我还有必要给他出钱吗?没有罢了他倭国的王已经是仁至义尽,为何还要替他们出资修缮?”
看着戴至德的黑脸,李弘继续缓缓说道:“刘仁愿、孙仁帅回朝,但为何刘仁轨将军却不敢回来?因为刘将军深怕我们将士鲜血所染的土地,再次被倭国、高丽、百济抢走,那样,我们三万七千余人将士的生命,都将是白白的牺牲了!”
李弘扫视着朝堂之上的众臣,自己心里憋不住了,如此窝囊的行事不能再干了,他必须说出来,哪怕今日以大唐现有的国策,还无法娴熟的使用外交手段来做筹码,但自己必须在这个时候,为大唐现有的国策敲响警钟。
“或许众臣工认为一场战事必有伤亡,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想要没有伤亡,那就不要出兵,如此也就失去了为我大唐立威,以德化服众的目的。但各位同僚可知,如果倭国人不参战,我们可以死伤多少将士?如果这些将士放在吐蕃、吐谷浑、大食,我们的安西四镇也就不会丢了抢,抢了再丢了。我大唐也不用四处用兵,应接不暇,而将士也能在不出兵时,有足够的人力跟精力继续农耕,也将为我大唐以备灾荒之年……。”
十岁的少年站在鸦雀无声的朝堂中间,却像一个老学究般语重心长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