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修房啦 四(2/5)
咱们这里没卖的吗?”李紫玉用超天真的语气问,心里却吐槽,装这小萝莉还真的是个技术活儿。
福掌柜自豪地说:“咱们这里哪有?听说是从南洋贩过来的。”
李紫玉瞠目结舌。怎么可能,中国的草编工艺能追溯到河姆渡时期,都有七千年的历史了,品种花样之多,制作之精美,简直数不胜数。她的姥姥、姥爷、舅舅都是民间最优秀的工艺师,她小的时候在姥姥家住过五年,对草编工艺熟的不能再熟了。天哪,这里居然还没有草编工艺。其实,不是没有,而是这里还没有精美的称之为艺术品的草编工艺。这里的农家基本都有像草帽、斗笠、坐墩等等草编东西,农家汉子和婆娘也大都有一手比较简单的编织技术,只是还不能上升为艺术品。李紫玉压下心里的激动,转身出了铺子。
何大山把两口锅搬到车上,两人就紧赶紧的出了县城。
到家的时候,西屋的炕早已经搭好,堂屋的房顶也都已经修好了,甚至于院子都打算得干干净净。大伙儿正等着他俩回来,把锅安上今天的活儿就齐了。
不到一刻钟,王春秋就把两口锅安好了,把锅台与锅之间的缝隙仔细地抹严实。灶台和东屋的一样,也是两个灶口。王春秋将两个灶口都点着火,看看屋里炕上和灶台冒不冒烟。烧了一会儿屋里炕和灶台都冒着热气显得屋里都暖和和的,就是没冒烟,大家都松了口气。
一天的活计完工,大家就陆续向李紫玉她们告辞走了。
送走了干活的人,李紫玉把院里土灶上熬米汤剩下的一盆高粱米饭端去堂屋里,就去关院门。看见院门,她忽然想起大门的事还没有和何世贵说呢。就对小山说:“小山,我去找贵伯伯说说大门的事,你去屋里看看小文他们,把他们叫起来,一会儿我回来就吃饭。”
小山答应一声,就去了东屋里。
李紫玉走出院门回身把布条系紧,就大步流星的向何世贵家走去。
此时已是酉时初多了,冬日的黄昏已降临在这个不大的小山村。雪虽说早就停了,也没有风,但凛冽的寒气仍旧刺骨。西边的天空飘着几朵暗灰色的云彩,几颗星星若隐若现。散落在小道两边的高低不平的尖顶泥草房房顶,飘浮着袅袅炊烟,间或夹杂着几声犬吠。整个小山村静谧、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