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考试(3/6)
有举子因此而向子钱商人借贷,最终利滚利,难以偿还,届时事情闹大,伤的是皇太子的脸面,也会打击到士子参与科举的积极性。”
“秦国夫人所言有理,”左庶子林卓附和道:“届时,我们或许可以寻些差事与他们做……”
会议便进行到此处,剩下的细枝末节,却要属臣们一一敲定。
正是夏季,万年县外的麦田里涌动着金绿色的波浪,乔毓与孔蕴绕着周遭农田转了一圈,便见有农夫挑水灌溉,再往深处走走,却见河边那架水车因年久失修,已然荒废。
孔蕴额头出汗,却顾不得擦,左右四望,低语道:“这还是万年县,关中地区,长安附廓县呢,假若出了崤山,再到别处,谁知道会是怎样光景。”
乔毓眉头微皱,又绕着转了几圈,走访几户农家,这才与她一道返回县衙。
她有几个主意,想要付诸实践,只是事关农桑,却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想到哪出儿是哪出儿,总要拿出具体的行动措施来,才好递到皇太子面前去,叫其余人帮着参谋。
再则,现下所有人都只忙着清查万年县历年档案与近在眼前的科举考试,怕也顾不上别的。
万年县的招贤令一经发布,便在长安引起巨大轰动,如同海浪一般,顺势涌向天下。
长安,天子脚下,大唐国都,人口不下百万,其中长安本地户口,或许连五十万都没有。
这是大唐帝国的巅峰之地,也是这世界上最繁盛的城市,高门林立,勋贵云集。
多少人怀揣着梦想到达此处,锲而不舍的向高门投递诗词赋论,宁愿替人誊抄书册,又或者是辛苦做工,都不愿离开。
只是为了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机会。
有什么比投在皇太子门下,更能叫人一飞冲天?
当求贤令被传发天下时,整个大唐都沸腾了起来。
三天之内,报名的人数便超过了一千,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攀升着。
连勋贵出身的郎君们,都为之动心了。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谁不想高居榜首,压其余人一头?
此次考试堪称盛世,若真能力压天下英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