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平壤(1/4)
应该说左宝贵这几个在甲午之战中表现都还可以,当然纯属打酱油的丰升阿除外,马玉昆就不用说了,船桥里一战连日本人都羞答答地承认他们差点一个联队被打残了。
这时候李鸿章才发现,这场战争好像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对他来说既是危险也是机会。
后面的数十名日军骑兵穷追不舍,没跑多远这队清兵就已经损失过半,连老兵自己腿上都挨了一枪,正跑着呢就看见前面的天潢贵胄居然从马上掉了下来,这也难怪,他就算会骑马,也无非就是出去溜溜腿,哪受得了这样狂奔,老兵刚想下去扶他,正好一匹躲闪不及的战马一蹄子踏在他胸口,这下子也没必要冒险了,老兵一咬牙打马冲了过去。
就这样驻防天津的徐邦道部拱卫军开始在天津登船,然后海运牙山,而就在他启程的同一天,战斗却在一个谁也没想到的地方首先打响了。
一八九四年九月十日,就在平壤紧急备战的时候,北洋水师主力舰队正在黄海上乘风破浪,在舰队中间是四艘挂着英国旗帜的商船,船上装载着徐邦道部两千拱卫军,和一批从旅顺运往牙山的军火。
即便是后世挨了骂的卫汝贵也主要是因为他老婆那封害人不浅的家信,实际上从那封信应该看出这两口子还是很知根知底的,因为平壤之战这个六十的老家伙是真拎着刀亲自上阵过,而且这一战唯一一次反攻就是他搞的,虽然那次反攻搞砸了,但也足以证明他并没有像自己夫人期待的那样。
一帮人跟在他后面,很快钻过密集的松林,趴上了这座小土丘,眼前一幕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排着整齐行军队列的日军士兵一眼望不到头,正沿着土丘下面的道路前进,肩头是如林的长枪,两旁是不时跑过的骑兵,后面拖拽的大炮看上去让人不寒而栗。
他一面发报给李鸿章催促后续的宋庆和刘盛休二部赶紧入朝,一面开始迅速布置平壤的防御,至于主动出去进攻,这事就不要提了,虽然还没跟日军交锋,但他们也都知道自己手下是个什么水平。
“将军大人,刚刚下官听到猎户传闻,西边好像有倭人踪迹。”这名官员忙说道,实际上这时候的棒子们对中国还是很有感情的,甲午之战中他们通风报信和下绊子让日军可以说吃尽苦头,只是清军太不争气,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