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崩坏(3/4)
很多。至于现在,那可真就是撞大运的事,实在是太渺茫了一些。
不过倒是有一点好处,朝廷禁海久矣,张佳木打算在海洋贸易上搞点花样,派人出海只是一个先声,种子能不能找到是看运气,不过摸清现在福建和广州一带的贸易情形,倒是至关重要。
当然,这些也不必提起,当下只是敷衍几句,等热菜上完,大家都有了五六分酒意,孙继宗拍了拍手,自有下人上来撤了席面,送上热毛巾擦脸,香茶漱口,然后再奉上一道茶来,到这会儿,大家就知道要开始谈正事了。
张佳木的座次,不高不低,在勋臣们之下,却在所有的都督武臣之上。
其实在他的下首亦是有不少须发浩然的老将,但做此官行此礼,张佳木的官阶勋位在武官来说是第一,寻常都督,哪有光禄大夫的官阶?又哪有加太子少保的恩遇?现在的张佳木虽是武臣,亦是权臣,寻常武官,已经是难以望其项背了。
“嗯,请恭顺侯说。”
众人坐定,到此时就看出来,究竟谁是这一场会议的核心人物了。象焦礼,施聚等人,多从外地刚奉命调回京师,什么还都没有摸清,只是借重他们的名望。他们自己,也是明白此点,开始说正事时,刚刚话最多的焦礼便已经不出声,只是捧茶不语。
至于下首的那些武臣,则一个个眼观鼻,鼻观心,根本没有出声的打算。
上首诸多勋戚,真正主事的到不是主人孙继宗,而是恭顺侯吴膛!
至于孙铿,亦是可以左右局势的一位人物。
“好,我来说!”吴谨也并没有推辞,在场的人,以他现在的地位也正适合做发言的人物。他虽不象张佳木这样宠信极重,权力极大,但也不是平常勋戚可比。他家祖上亦是蒙古人,而且受封国公,到吴谨这世降封为侯爵,也是每天都在御前伺候,皇帝很信任也很倚重,遇事经常征询吴谨的意见,而吴懂为人也是忠勤谨慎,不党不派,所以在勋戚中也有很超然的地位。至于他的蒙古人出身,在大明不但不会被歧视,反而在政治上有所加分,这就更加说不得了。
就算张佳木,对吴稽也有一份尊重,因为他是在京的蒙古轮官之首,就算是张佳木的老师哈铭,也是经常奔走于吴懂府上,甚至听诺效力,所以无论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