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摆队(2/4)
杨继宗就只能在云南贵州当官,行同流放,一生也不要想有所成就了。
念及于此,崔浩的话就很严厉了,他道:”杨兄,读书人岂能信口开河?抓捕郭前辈的事,亦是皇上首肯,你在这里攻许,岂是臣子当做的?”
杨继宗虽然不大服气,但也不能不卖崔浩一个面子,当下只得点头道:“年兄不必再说,弟省得了
虽然如此,他还是恨声加了一句:“现在弟分派在刑部,这件案子,非得好好过问一下不可郭某人的案子事涉内臣,已经是办成铁案。不要说一个刑部安事,就算是尚书和侍郎过问,再或是三法司齐上,甚至内阁大学士也为之说项,恐怕也是无济于事。
这些事小臣们原本都不大清楚,但崔浩最近已经在内廷行走因为庶吉士都是储相,将来可能入阁办事的重要官员,所以一为庶吉士之后,就可以深入内廷,查阅档案学习政务律令,虽然日子还短,郭知县的这桩案子的内情,崔浩等人也就清楚的很了。
不过,也不必和杨继宗说明,崔浩向着其余几个同事摇了摇头,意思很简单,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由得杨继宗去碰一鼻子灰去也好。
不仅崔浩几个不以为然,张佳木也是连连摇头。杨继宗刚刚说地方政务的时候,看起来还是胸有成竹,井井有条,看起来如积年老吏一般,现在看来,地方的事可能这人研究过一些,所以还算入门,京师之中,他就是有如瞎子一般,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了。
就是这些纸上谈兵的书生,背了几本书,会破题,写文字,就由白身一下子转为一司主事,几年过后,就是刑部员外,或是郎中,这样的人,负责天下刑狱,效率如何小是不是会有冤枉,那就可真难说的很了。
由此来看,适才所说的清理刑狱一说,也是自信妄语,天下刑狱何其复杂,一地有一地的情况,上手就清理刑狱,而且是从未断事的书生去做,有人精明,有人庸懦,兽能事事顺手?
友二北。张佳木差点要笑出声来!
书生治国,果然是江河日下。象汉唐。官吏不分,吏亦可为官,而且为官者也不仅限于书生,事实上,晚唐时还是以世家子弟为主,唐皇曾责之以宰相,为什么任官多用世家子?宰相从容答道:“世家子幼学典籍制度,办事入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