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无尖不商(求订阅!)(2/3)
个公审的还是济州府最大的府尹相公,顿时就涌来了几万来看热闹的人。
基于观看公审的人数众多,李衍公审弄到了府衙门口。
坐在府尹椅子上的李衍,一拍惊堂木,朗声道:“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现在我梁山泊公审济州府尹,谁有冤情,速速说来,迟则大仇难报!”
李衍以为此次公审也会跟以前的公审一样,开头难,然后慢慢引导,民众才会积极踊跃!
哪成想,李衍的话音一落,就有一个四旬左右的不凡男子分开众人上得前来,然后行礼道:“禀报大王,小人有冤情!”
李衍问:“你有何冤情?”
那人道:“小人姓苏,名长官,乃是本地米商会会首……”
一听这个苏长官的身份,李衍不禁一皱眉!
在李衍的印象当中,米商好像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不过这次李衍错了。
这个苏长官还真就是一个例外。
此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故有“升斗小民”之说。
苏长官最早是在一个小村中卖米,从那时开始,他在量米时就会以一把红木戒尺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银货两讫成交了之后,他又会另外在米筐里氽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是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撮“尖头”,尽量让利,这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无尖不商”。
当然,到了后世,“无尖不商”这个词变坏,成了“无奸不商”。
除了卖米时多给一些,苏长官还对销售过程进行记录,记录下客户的饮食习惯、订货周期和供货的最好时机,并且在他们那个村子里面进行了包含如下问题的市场调查:家庭中的人口数量;每天大米的消费量是多少碗;家中存量的粮岗容量大小。
针对市场调查,苏长官采取了两个措施:免费送货上门;定期将客户家中的米缸添满。
例如:一个五口之家,三个大人,两个小孩,每个大人要吃两碗大米,小孩一碗,这样,这个家庭一天大米消耗量为八碗,该家庭米缸容量是一百二十碗,这样接近一袋大米,一缸米可以消费十五天,于是他决定每十五天为这个家庭送一袋大米。
让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