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小组(4/5)
摇晃。
“大家都先自我介绍一下吧。先从我开始,我叫宁玉山,战略参谋部的,暂任咱们这个小组的组长。”
宁玉山之后,坐在陆景明对面,一位戴着眼镜,充满书卷气的男青年道:“我是姜华,职业是科幻作家。”
直到这时,陆景明才反应过来,为什么自己看他这么眼熟。原来他是当今时代最具知名度的科幻作家之一,自己还曾经看到过他的专访。
作家毕竟只是作家,不是职业的科学家。他们对于高深的科学理论谈不上多么精通,但论起想象力和各种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来,倒真是没有人能比。
如果要分析一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巨人的行为动机,行事逻辑等,从它身上找到那把结束灾难的“钥匙”,让一名科幻作家参与倒也算正常。
在宁玉山之后,一名同样戴着眼镜,扎着一个清爽马尾的年轻女子说道:“我叫韦思雨,目前在社会科学院工作,负责研究未来更加先进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应模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力的本质是科技。那名巨人所掌握的科技毫无疑问超出人类文明,而它所处的社会——如果它的文明有社会存在的话,它们的存在模式是什么,生产关系是什么,这就很值得去思考和研究了。
如果它也是社会性的生命,那么它的某些行为逻辑说不定可以从社会文化层面找到答案。
韦思雨的参与同样不可或缺。
在韦思雨之后,一名中年人道:“詹正业,地外文明探索中心工作。”
地外文明探索中心并不仅仅只是探测宇宙之中传来的各种信号,寻找其中可能由智慧生命发送的信号这么简单。想要寻找地外生命,乃至地外文明的迹象,就必须要研究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可能诞生怎样的生命,这样的生命又有什么样的特征,依据特征去对应寻找才最有可能找到它们。
一名中年女人随后道:“余馨,心理学家。更准确的说,我探究的是个体行为背后的内在逻辑。”
“顾子明,警察,搞刑侦的,我这就不用多说了吧。”
除陆景明之外,最后一个做自我介绍的是一个强壮的青年人。在做自我介绍时,他还有些困惑的挠了挠脑袋,似乎直到现在都对为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