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评议(3/4)
陆景明的这一套理论预示了一个可能,一个人们可以理解的,通过科技手段去抑制黑洞蒸发的可能。
当然,这仅仅是理论上可行而已,距离工程上将其实现,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量子力学与相对论是人类世界目前为止,解释所处宇宙的最为有力的武器。但这两个理论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而弦理论则是试图融合这两个理论的一个尝试。
弦理论将物质最基本的构成理解为一段段的“弦”,类比一条线段,弦理论认为各种基本的粒子其实都是一根弦而已,只是因为弦的不同震动模式,才表现出了不同的性质,并组成了丰富多彩的浩瀚宇宙。
将超对称理论引入到弦理论之中,便变成了超弦理论。
而陆景明一直研究的M理论则更进一步。M理论认为,弦也不是宇宙的本质,它只是“膜”在一维空间中的外在表现而已。
“膜”在零维空间中就是点,在一维空间中就是“弦”,在二维空间中则是膜。由此,它才有了膜理论的名字。
而现在,陆景明在M理论的基础上,完善补充了一种通过在更高维空间之中,对三维空间施加影响,以抑制黑洞事件视界对量子场的激发,从而达到抑制黑洞蒸发的理论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究竟可不可行没人知道。但至少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同时,现有的人类科技水平也根本没有办法验证它。
但这其实不重要。因为如果陆景明推测的那个神秘组织存在的话,如果巨人所拥有的黑洞,以及引发地球极光的黑洞真的是由它们所制造的话,那么它们一定有办法验证。
如果这套理论真的可行,而那个神秘组织也真的是通过这种方法来达到抑制黑洞蒸发的目的,那么,理论预测,生产该设备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大量辐射的出现。同时,对于空间所施加的影响,也会造成一种类似于引力波的效应。
在不确定那个神秘组织与人类距离的情况下,要检测这些辐射之中的绝大部分都显得不可能。因为它们无法传递太远距离,且容易受到阻挡。但有两个例外。
其一是中微子,其二是引力波。因为这两种辐射都拥有超远距离传送的性质。
中微子可以用中微子望远镜来探测。引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