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的项目(2/4)
,如果,真的跟他们所说,增产那么多的话,这个3000元,恐怕就是2000以上的收益,这个让利着实不小。
“多谢元钊了!”尉明是真心的感谢,他是尉家的嫡系,也算是执掌一方了,可是手头上直接可以动用的资金不多,也就几千两的样子,能够投入到这个明显一本万利的项目之上,他也非常满意。
“客气什么,吃饭吃饭。”
宾主尽欢,一餐吃完,几人的关系也近了不少,年轻的相互称兄道弟,至于吴赵二人,也贤侄贤侄的叫个不停了。
撤下残羹,上了清茶,夜色已晚,谈性尙足,众人都没有走的意思,杨元钊看了众人一眼,特别是尉明,拿出了两叠纸,道:“我这里还有两份计划,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兴趣。
尉明眼前一亮,首先拿过来一叠,翻开一看,脸色一变,失声的道:“砖窑!”
杨悦心中一动,顺势拿起另外的一叠,果然,是洋灰场。
跟着拿起来的吴广仁微微色变的道:“砖窑,洋灰场!”
看起来不起眼,要兴建厂房建筑,这两者是基础,老式的建房方式,耗时巨大,砖窑和洋灰,只要有足够的人员,一两个月,就能够建成,太原和绥远,都有成品销售,如果只是普通的投入的话,去那里购买就成了。
赵书明微微有些动容,深深看了杨元钊一眼,道:“贤侄,这里可是包头啊,洋灰场和砖窑,有那么多的销量么?”
洋灰和砖,相对比较沉重,用量大,以清末的运输,辐射不了多远,多是本地消化,也只有天津的启新洋灰才行销海内外,算的上旧中国,工业上拿得出手的一点点亮点而已。
“这两个厂子,我都可以投入50%,剩下大家商量,有朋友投资,来者不拒!”杨元钊轻轻的敲着桌子,平静的说道:“我可以保证,这两样的利润,不会比种棉花低。”
有棉花珠玉在前,其他人哪怕心中不信,却也掂量了下,相互之间交换着眼色,可是谁也没有第一个说话。
看着众人意动却没有行动的样子,杨元钊顺势又添了一把火,道:“砖窑投资不大,我准备弄3个大型砖窑,月产30万,投资不大,5000块就搞定了。”
“5000,你确定是5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