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集中训练(3/4)
的水泥窑的搭建工程,这上面,需要用到这些对于水泥这个行业熟知的人,材料和窑体,都是现成的,这150人,会分成的五个不同的部分,带着2倍于他们的壮丁,进行水泥窑的筹建,还有更多机器设备的安装。
包头的水泥厂,已经招聘了1000人左右,除了挑出来的300个之外,剩下的700人,则被杨元钊集中到了另外一边。
传统的师傅教徒弟的方法,杨元钊不会放弃,跟着那150个工人的,就是他挑选出来的,比较精明的,比较适合跟着师傅学习的,现在工厂还没有建成,让他们先跟着学习一些,可是剩下的人,杨元钊也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后世的培训方法,首先就是把人集中到一起,进行集中培训的。
说实在的,杨元钊也是经过了不少集中培训,可是从来没想过,在这个时代,集中培训,会是这么的困难,紧紧是一个队列,就让人头大,好在这些人,虽然笨了点,也没习惯这个队列训练,却有一点,听话。
没错,包垦公司给的薪水,绝对是整个中国一流的,再加上伙食,包头这边靠近蒙古大草原,肉食什么的补缺,价格比一般的粮食贵,却没有到稀缺的程度,杨元钊也没有苛责他们,每顿饭,都有相当数量的肉食,至于主食,当然是管饱的。
杨元钊找了几个听话的,还有在杨家和尉家的家丁,他们多多少少的接触过一段时间军事训练,队里这方面,杨元钊做出了不少的创新,可也算是没多少的改变,最起码,他们在熟悉了之后,就可以指挥。
按照后世军训的模式,把这些工人们集中起来,工人之所以能够摆脱农民的身份,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团体性,农民可以一家一户,靠天吃饭,自己决定劳动,可是工人不同的,一个工人,能力好坏只是他的一个方面,纪律性和团结性,才是最重要的,10个完美配合一级工人,远比10个相互不配合各自为战的三级工人,对于整个工厂更重要。
杨元钊只是看了一会,就看不下去了,只是一个向右转,向左转,就困住了大半,能够完整的做一遍的,几乎是凤毛麟角的,最后,还是出身绿营的家丁提出,让他们穿草鞋和布鞋,用草鞋转和布鞋转来代替,当他们熟悉了之后,分的清楚左右前后之后,再用正规的口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