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拉开帷幕(4/5)
又不是熟练工人,大多数都是之前在军训之中表现比较好,作为班组长的工人,少了他们,对于整个水泥生产没有多大的影响。
解决了这个最大的问题之后,李明生提到了二期的计划,机器什么的,杨元钊早就准备好了,基础的土建也完成了初步的设计,只不过,马上就是包头的冬天了,李明生不是包头人,却对这个水泥厂倾注了太多精力,专门了解了包头的情况,进入到10月之后,任何的土建工程,恐怕就很难完成了,一般而言,10月初,包头就会迎来第一场雪,然后气温逐步降低,甚至达到冻土的程度,这个时候,挖掘地基,兴建土建,简直是一件让人郁闷的事情。
在李明生的意见,就是以现在的条件,尽可能的兴建两个煅烧炉,争取把日产量,达到8000桶以上,距离第一场雪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抓紧点,时间似乎来得及。
杨元钊考虑了一下,公路计划受到冻土的影响较少,低温会让水泥的凝结变慢,却不是致命的因素,基础的地基,可以先期投入,要知道,600公里的公路,不是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之中,就能够贯通的,在冻土冻结实之前,完成200公里左右的地基,这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的。
这样,钱虎的施工队可以先调过来,完成煅烧炉的基础建设,然后,转战公路战场,200公里,足够完成从包头到绥远,甚至越过了绥远,前往大同,前往张家口的公路,也可以开始延伸的。
把这个关键的大事给确定了之后,杨元钊就告辞了,水泥厂蒸蒸日上,已经步入了正规,需要他做的事情,就不多了,李明生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杨元钊反而插不上手,索性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
钱虎没想到,杨元钊只是在水泥厂弄来了一百多号人,帮助他解决施工队的问题,只是让人排在一起,排排队,走走路,站军姿,看起来很普通,甚至还让普通工人跟工匠一起这么做,刚开始很是引起了一堆的反弹,好在,没几天,工匠们就被调来,做水泥厂的煅烧炉的升级工作,另外的一批,更是直接被派出去,做路基的挖掘工作,技术工人都离开了,只剩下4000人左右,在这里继续军训。
从包头,通往外界的公路,并不全部依靠原有的官道,官道未必是最合适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