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投资4000万(2/6)
老爷沉思了一下,他也算知道,水泥的一些情况,因为启新的部分山西业务,是在渠家开的户的,一些销售也是通过渠家,道:“难道有500桶!”
“500桶!远远高于500桶,刚投产的时候,产量就超过了1500桶了,现在伴随着二期扩建的完成,日产量是9000桶。”
“什么,不可能,启新中国第一,也才700桶左右。”渠老爷愕然的说道,其他人也是一震,他们或许知道的没有渠家的清楚,启新这个名头,他们是知道,天津北洋的支柱产业之一,当年跟英人连续几次争夺,最终在袁中堂的推动之下,周家的周学熙算是完整的拿下了这个工厂,并且进一步的扩大生产,成为中国第一,前段时间,听说还出口到了外国了,很是为中国人争气。
杨世堂看着大惊小怪的渠老爷,平静的说道:“小看人是不是,这个水泥厂,几乎都是杨元钊独资的,想来,刘澍应该知道总投资。”
刘澍点点头,说道:“是的,虽然没有完全的记录,可是在账面上的金额,大概是900万!”
一个水泥厂就九百万,更何况专做高端布的,甚至是跟洋布竞争的棉纺织厂,怕不是要超过千万,就算是渠老爷也不说话了,其他人都在若有所思,思考着杨元钊之前提到市场份额,又考虑着这个纺织厂。
刘澍看着众人,又添了一把火说道:“对了,我似乎听元钊说了一声,他从德国进口的这个棉纺厂,他拥有12万锭棉锭。”
棉锭,从某种意义上面说,是纺织厂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投资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一般而言,到岸价是5美元左右,也就是10银元,可是到这个中国,各方面价格都极为高昂,一般都是在25-30元左右,12万,只是机器方面的投资,都在400万左右,接下来是其他方面的投资,原材料的进口还有人工工资厂房建设,一般会是机器投资的3倍以上,这样,绝对会超过千万。
超过千万的企业的,恐怕这个时代,在中国,除了北洋旗下的,就是汉阳铁厂了,没想到,包头也有一个,还是悄无声息的出现的,日产9000桶,大家稍稍一算,就可以知道水泥的产值了,虽然生产量并不代表销售量,可是质量好的水泥,还是可以轻易的销售出去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